不在於
前置詞choris的意思是「另外或在外面」,保羅說我們能被神稱義是因為信心,不是因為任何的好行為、好成績。
我們無法靠自己的努力,賺取被神稱義、被接納為祂立約的百姓。只有神能給我們這被稱為義的恩典。
無論是古時的以色列,還是現在的我們,總有人扭曲真道,以為必須靠努力順服主的行為來換取在神面前的稱義。請放心,行為只是稱義的結果,卻不是取得稱義的途徑。神先揀選了你,才要你順服;不是因為你已經順服了祂,所以才揀選你。
認識未得之民 每日靈修代禱

因為我們看定了:人稱義是因著信,不在於 遵行律法。
羅3:28

不可貪戀 人的妻子;也不可貪圖 人的房屋、田地、僕婢、牛、驢,並他一切所有的。
申5:21
貪戀、貪圖
你是否覺得這條誡命很難守?行為上的自律,相對來說還較容易些,但神的要求卻及至我們的心思意念。
其實從一開始,我們就不應該把思想(理性)和身體(行為)分開。神給我們這條誡命,說明我們必須對自己的思想負責,首先就要讓神來管理我們的思想,才能產生對的行為。
保羅曾勉勵我們要「把心意奪回」來順服基督;還有一處詩篇也說神把人「心所願的」賜給人,當然都是假定「心意」必須合乎神的要求。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改換心意,選擇跟從神的道。

不可貪戀 人的妻子;也不可貪圖 人的房屋、田地、僕婢、牛、驢,並他一切所有的。
申5:21
貪戀、貪圖
神不是在醫院為我們換心,乃是在「戰場」上。保羅說我們有「爭戰的兵器」,不是常規的武器,乃是可以攻破「各樣攔阻人認識神的」自高自大心意(林後10章)。這戰役是神在你內心打的,非祂和你同在,就無法勝利。
保羅還說過:「你要恐懼戰兢做成得救的功夫」,並且神在你裡面「動了善工」。保羅是希伯來式思維,是看行動的。而且是神給了你武器和裝備你。
若要管理思想,不能只停留在「想」而已,必須有所行動。比如服從第十誡;如果我能向人施憐憫和恩惠,就要去做,以克服貪婪和嫉妒;如果我貪圖、嫉妒別人什麼東西,就該幫助自己、也幫助他更欣賞神的恩惠。
第十誡不是要求我們鍛鍊思想,乃是召我們行動。你可以試試看。

聖靈立你們作全群的監督,你們就當為自己謹慎 ,也為全群謹慎,牧養神的教會,就是他用自己血所買來的。
徒20:28
謹慎
希臘字prosecho(謹慎)包含把帆船小心駛入港灣的意思。保羅提醒大家要隨時小心前進的方向,及時調整舵盤,鬆開手任其自由前行是不行的。
我們與神的關係不能使用「自動駕駛」檔,不能放任不理,否則必然是偏離正路。事實上,放掉方向盤一段時間,就意味著要花費更多的努力回到正軌;只有隨時都關注著方向,才是最容易做到prosecho的。神的誡命就像我們的指示信號一樣,我們需要時刻留意。
基督徒生活常會陷入一種危險,就是以為神總有足夠恩典,所以我們可以喘息一下沒有問題。當我們處於忙碌、疲乏、失望的時候,就會想到要懶惰一下,而不是抓緊方向盤,結果,很快就栽進溝裡。我們必須時時小心留意聖靈的提醒。

你可以吃,並且吃得飽足 。
申6:11
飽足
希伯來字sava’一般是指食物上的飽足。神應許以色列人,在他們將要去的地方會吃得飽足。聖經從來沒有說物質上的滿足不重要,當神設計人時,人是知道並且會尋求滿足自己的需要。我們更應該記得,神應許會提供我們所需要的一切。
然而,當人一吃得飽足,就把神忘掉,這是很糟糕的事,所以這節經文也是提醒百姓,有了sava’不可忘記神。我們視能得飽足是第一件大事,但飽足後卻很容易忘恩,恐怕我們都常常如此。
我經常忘記神對我好。我接受祂是良善的神,能使我得飽足,但我有時忘記世上那些飢餓的人口,那些在戰亂中的人,我不在他們當中。我的願望達成之後,只有一陣子獻上感恩。讓我們向神悔改,每天都感恩吧!如果我們真的對神有感恩之心,就會紀念和幫助那些沒有sava’飽足的人。

其次也相仿、就是要愛人如 己。
太22:39
如
希臘人的服事觀,是希望通過有利他人的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這樣的服事至終仍然是為了自己。
但利未記的希伯來教導是:神命令我們要隨時幫助有需要的鄰舍。這不是全球性慈善工作,而是就在你的隔壁,在你眼前,馬上幫助你所認識的人。這樣的幫助需要捨棄自己的財物、時間和精力;無論我的鄰舍需要什麼,神命令我要去幫助他。
在希伯來世界中,服事人是從順服神的命令開始的,是一種積極、要求很高的付出,為了具體彰顯神是一位看顧人的神。主耶穌說若我們無法對人持這種態度,就無法做祂的門徒,這是最強烈的說法了。
希臘文化把幫助別人做為達到自我改進的功能,主耶穌卻是要我們倒空自己!倒空想出風頭的欲望、倒空想得到表揚的需要、倒空想得到功德的要求。神命令我們要為鄰舍倒空自己。

只是我告訴你們,凡看見婦女就動淫念 的,這人心裡已經與她犯姦淫了。
太5:28
動淫念
神的計畫原本是夫婦建立生命的連結。婚約是一道保護的圍牆,神特別要求人放下原來和父母關係的優先次序,來建立夫妻的關係。可惜自從人犯罪墮落之後,男人就用權力來制服女人了。貪色取代了仁愛;暴力取代了委身。只要我有機會,我的欲望將擺在第一。
大衛王曾經貪戀拔示巴,為此使出許多可怕的手段。後來他家禍事不斷,都是貪色引起的。大衛的故事警戒每個男人。
當我們陷入貪色的罪中,就是不顧神的主權和目的,只顧滿足自己的欲望,試圖透過自己的力量去征服或奪取女人,其實就是把自己放在與神同等的地位了,所以是已經犯罪了。

若遇見人與有夫之婦同寢 ……
申22:22
同寢
當我們從法律上指控人行淫的時候,我們不用yada,而用shakav。Shakav也有很廣的用法,從躺下睡覺,到死了放在墳墓,都是這個字。如果說shakav是個行動,那麼其中是沒有yada的。希伯來文從不把隨意的性關係和愛混為一談。
愛不只是禁止不正當的性關係,還涉及到尊嚴、忠誠可靠、尊榮、合一、順從神。這些觀念都更多是描述和神的關係。
不忠誠的關係就會失去信任,沒有信任,婚姻就完結了。神創造了男人和女人的目的是要他們合一。然而,淫亂破壞了神的計畫,毀掉這份愛的關係,這是神所不容許的。

現在,你們君王應當省悟 !你們世上的審判官該受管教 !
詩2:10
省悟/管教
說起來似乎不難,這節經文的歷史背景,我們只需要了解公元前10世紀的大衛和所羅門王時代就夠了。可是還有個問題,我們所看的翻譯字眼很可能已微妙地反映出譯者的觀點。
我們西方植根於希臘文化,強調理性和思想能夠解決問題;但希伯來語言注重的是行動,而不是理性的同意和了解。希伯來思想認為人是有限和脆弱的,無法完全明白神的計畫,所以聽從和順服神更重要。
這節經文中有翻成省悟的sakhal和管教yasar,我們必須按希伯來思想來理解。英王欽定本翻譯成be wise和be instructed並不準確,因為好像都帶有關乎資訊的意思。
沒錯,sakhal和分辨是非有關,但它的重點在於採取行動避免惡果,「行為」才是焦點,而不是「認知」。管教的重點也是為了糾正行為,而不僅僅是受到警告。

寫信給在哥林多神的教會,就是在基督耶穌裡成聖、蒙召作聖徒 的。
林前1:2
聖徒
很多人因為看不到神存在的證據而不相信衪,如果神真的「不願一人沉淪,只願人人得救」,為何不用更明顯的方式來宣告福音,而選擇勞師動眾地差派人去傳福音?
如果福音只是「資訊」,那麼神似乎沒有用最有效的方法來傳開。然而,希伯來的世界觀不會把福音看為「資訊」,而是視為促成生命轉變的動力。
或許「資訊」可以讓人知道福音的內容,但神使用的不單是資訊,衪注重的是生命的轉變,因此祂選擇了效率奇低的方法,就是使用「聖徒」(hagiois)!
我們所有信徒都是hagiois,不是只有所謂「高屬靈級別」的人才是。恰恰是我們這些普通的人蒙神揀選、分別為聖,神要藉著我們的行事為人,活出基督的樣式,以此帶領人進入神的國。
當然,我們首先要被神的教導轉變;然後,還要鍥而不捨地以身作則,帶領門徒活出基督。

我走路的時候,觀看你們所敬拜的,遇見一座壇,上面寫著「未識 之神」。
徒17:23
未識的
「未識」這字保羅是用希臘文agnosto,有「不可知、認不出來」的意思,表示這位神將自己隱藏起來。希臘人是為他們所不能確定的「神」築一座壇,表示他們承認也許有這樣的一位神存在。
你和我也許不會說我們的神是不可確知的,因為祂道成肉身降世為人,向世人啟示了自己。但並不等於我們都深入了解神的一切奧秘,其實我們也可以和雅典人一樣,說神是隱藏的,然後為這位不太認識的神築一座壇。
不要太快批評別人,要查看自己對神的認識,這些認識對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我效法了彌賽亞嗎?我遇到患難時會依靠神嗎?還是你仍然以自己的優勢來維持社會形象,或尋求眾人的接納,甚至踩著別人來得到成功?

耶和華從會幕中呼叫摩西,對他說 ……
利1:1
說
希伯來字dabar就是「說」,或是「所說的話」,即神的道。神的道就是生命的本質,不僅我們是靠神的話存活,萬有也是藉神的話命立就立。神一發話,天使天軍都顯出神的榮耀,摩西更會側耳聆聽。神頒布的十誡是帶著祂的旨意、品格、能力、權威臨到摩西的。
神藉著摩西頒布了很多例律典章給百姓,單單獻祭就說得很明白,能夠潔淨很多的罪,包括看得見的罪,和自己也不知道的不潔。神的道鉅細靡遺,利未記的獻祭禮儀看來很繁瑣,是因為神對我們生活的每個層面都十分關注。
今天仔細思想,我們尊崇神的道嗎?我們順服神的話嗎?

卻要拆毀他們的祭壇,打碎 他們的柱像,砍下他們的木偶。不可敬拜別神……
出34:13-14
打碎
希伯來字shavar是個「所能夠做到最徹底的破壞」的字,常用在象徵假神的東西上。以色列曾經沒有聽從神,結果神把他們打碎了;他們從被擄歸回後,就再也沒有服事別的神。
什麼東西是必須被拆毀、打碎和砍下,不得再重建的呢?經文說的是偶像。
今天我們不再膜拜木頭石頭製成的偶像,卻崇尚物質主義,名貴的車子、豪華的房子、追求外貌、出人頭地等等。我們仍然受這些東西綑綁,暗暗收藏著曾經打破的碎片,只是換一種形式來膜拜而已。
也許你的偶像是擁有安逸舒適的生活?過去你膜拜它,信主後仍然希望擁有它。
神要你徹底改換價值觀,追求成為新造的人,蓋新的耶路撒冷城,有一幅更新世界的面貌。你願意接受挑戰嗎?

耶和華是我的巖石 、我的山寨、我的救主、我的神、我的磐石 、我所投靠的。
詩18:2
巖石,磐石
第一個字「巖石」,希伯來原文是sela,源自阿拉伯文sala’a,意思是「岩石中的裂縫」,是一個可以讓人躲藏在裡面很安全的地方。這節經文大衛巧妙地把sela和「山寨」連在一起使用,描繪了一幅我的神把我隱藏在石縫中,讓我得到安全的畫面。
第二個字「磐石」,希伯來原文是sur,描繪一個「很大的圓石、一座岩石山、一個很大的岩石懸崖」。此處的圖像不再是躲在石縫中,而是投靠一個穩固、不會動搖的巨石,就是我們的神。
大衛用這兩字捕捉兩個重要的形象:第一、描繪我的性格。當我害怕時,能夠藏在神裡面,那裡很安全,因為神會保護我;第二、描繪神的性格。神不會搖動,衪永遠可靠,是我們最堅固的倚靠。

弟兄們,你們蒙召是要得自由,只是不可將你們的自由當作放縱情欲的機會 ,總要用愛心互相服事。
加5:13
得到機會
希臘字aphormes是「很衝動地去做某事」,可以視為一個「忽然有了機會」的反應。一旦有了脫離罪咎和羞恥感的機會,我是心甘情願地選擇服事神呢?還是放縱自己為所欲為?作為一個自由的人,我是否選擇順服神來管理自己的情欲?
神賜給我們自由的目的,不是讓我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乃是希望我們能夠選擇作「義的奴僕」。自由是神開給我們的藥,用來治療我們長久被奴役的生命,但因為我們早已習慣了作奴僕,一旦有了自由,可能很危險。
自由是一把雙刃利劍,可以用來切斷自己的路徑,也可以用來服事主。你的選擇是什麼?

在床上的時候,要心裡思想,並要肅靜 。
詩4:4
肅靜
想要肅靜的祕訣是說話,似乎有些矛盾?
夜已深了,你非常疲倦,想要睡個好覺,可是大衛說:「如果你還沒跟自己的心說話,就會睡不著。」若我們帶著尚未解決的思潮上床,就無法一覺睡到天明。
’amar的意思是要鑒察內心和認罪、把壓在心頭的所有事向神和盤托出,然後求神讓它們離開。當我們完成了’amar,就能找到damam。
你可以把所有亂七八糟的事帶上床,花整夜功夫解決它們;也可以和自己的心對話,把它們帶到主面前。
主耶穌的教導也一樣,衪要我們「每天」背起十字架,意味著一天結束時我們要卸下十字架,第二天再重新開始。我們不需晝夜戒備森嚴,當我們睡覺時把十字架卸給耶穌,祂會處理,早上起來就是另一番景象。

不可作假 見證陷害你的鄰舍。
申5:20
假
在法庭講真話是希望達到司法的公正,這很重要,但神認為更重要的,是謊言扭曲了祂所創造的世界。詩篇說宇宙萬物都反映出神的榮耀,任何假話都會虧缺神的榮耀。
希伯來字shaw表現出假話的醜惡性質,因為它包含了「空虛、敗壞、無用」的意思。假話建構一個虛假的世界,裡面沒有可靠性和一貫性,所以箴言說:「神憎惡謊言。」
查看shaw的字典意義:空虛的(談話)、虛假的(行為)、讓人一無所得,實際上破壞人際關係,降低人的價值和意義。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生活中說一點謊話無妨,甚至覺得善意的謊言可以減輕人際關係中出現的張力。但是,我們要知道,最小的謊言也會讓人背離神所創造的秩序。
如果你能看到假話能使你邁向一個黑暗的方向,你就應該選擇遠離假話。

那時,有虔誠的 猶太人從天下各國來,住在耶路撒冷。
徒2:5
虔誠的
我們常把五旬節事件想像成一場佈道大會,好像這三千人第一次聽見福音就接受主了。但這裡明顯講的是已經敬畏神的人,當他們聽到福音時就醒悟過來,相信那位釘十字架的耶穌,就是舊約預言的彌賽亞!
神使用各種方法傳福音,有時差派人到一個城市,好像約拿;有時會用一領一的方法向人佈道;保羅是專門向外邦人傳道的,而彼得則是教導猶太人和歸信猶太教的外邦人認識真理,宣告死而復活的耶穌是彌賽亞。
今天我們教會的傳福音重點,往往只放在帶領失喪的人歸主,認為只要準確把福音內容傳給人,就已完成大使命了。從這經文使我們被提醒,大使命是要我們手把手地長期教導渴慕真道的人。世界上有許多「虔誠」的人,讓我們來引領他認識耶穌吧!

本月初十 日,各人要按著父家取羊羔,一家一隻。
出12:3
初十
想像一下,你到羊圈中挑選一隻最好的公羊羔,把牠帶進你的屋內,細心照顧牠、餵牠,對牠越來越喜歡,4天後,卻不得不把牠殺了!那是怎樣的心情呢?
你知道嗎?逾越節的羔羊不是無名的,它是一隻全家都認識丶死了會讓人心痛的羔羊。神要我們體會和記念那為我們眾人的罪被殺、使我們得救的羔羊是多麼寶貴。
神的恩典不是廉價的,值得我們珍惜、看重、記念。若我們只是頭腦知道主的寶血已經遮蓋了我們的罪,卻不了解那血所帶來的意義和深刻的愛,那基督的受苦充其量只是一個動人但無法觸動你心弦的故事,不會對你的人生產生衝擊。
今天就請用一些安靜時刻,默想主的受苦。更深地認識祂。

當那日,耶和華與亞伯蘭立 約,說:我已賜給你的後裔……
創15:18
立
然而,神是在亞伯拉罕沉睡的時候,從那些切開的肉塊中經過,亞伯拉罕並沒有從那裡走過,因為神要獨自成全這約。這約的內容是神應許亞伯拉罕的後裔將成為大國。
這非常重要。首先,神要和祂的百姓立約,就揀選了亞伯拉罕作為祭司國度之祖。祂要透過亞伯拉罕賜福萬民,這事必定會成就。
第二,亞伯拉罕和後代的失敗和不順服,是不會破壞這約的,因為神的應許沒有附帶這條件。
亞伯拉罕之約的重點是──神那份牢不可破的恩典。
今天,神和亞伯拉罕所立的約仍然堅立,以色列仍然是祂的真正兒子,神要透過以色列吸引萬民歸向自己,我們(教會)就是歸主的萬民。
但請不要把「以色列」和現在的以色列國混淆。我們是加入了亞伯拉罕子孫的「以色列」,是神百姓的一部分,但不屬於以色列國。

他們說是認識 神,行事卻和他相背;本是可憎惡的,是悖逆的,在各樣善事上是毫無用處的。
多1:16
認識
多數掛名基督徒對神有某程度的ginosko,但這沒有多大意義,因為只有頭腦的認知是不夠的,難怪那麼多人在佈道會舉手,或買本聖經來研究,卻還是無法產生敬虔的行為。
保羅用eido這字含有「體驗的知道」,比如當我說「痛」,不必經過研究和測試才知道是什麼,凡體驗過的人都知道「痛」怎麼一回事。同樣的,我們對神的認識,不能只是頭腦中對神有正確的認知,有了認知還要有善行,如此才是「有體驗的知道」。

弟兄們,你們蒙召是要得自由,只是不可將你們的自由 當作放縱情欲的機會,總要用愛心互相服事 。
加5:13
自由、服事
希伯來思想相信聖經每個字母都是神呼出的,所以連字母都帶著信息。明白了這一點,將幫助我們了解「自由」和「服事」之間的關係。
當保羅說我們蒙召是要得「自由」,他想的是希伯來字hafash,輔音字母拚寫為HPS。這個字母次序掉轉一下就變成另一個字SPH,shafach的意思是「服事」。拉比常會以這種方式來說明兩個字之間的重要聯繫。
所以,拉比保羅是要人明白:「自由」與「服事他人」有著密切的聯繫;耶穌也是一位偉大的拉比,他也曾如此教導門徒:凡作領袖的,就要服事他人。
可惜現代的基督徒沒有看到這個聯繫,我們總是把自由理解為「我想做什麼,就能夠做什麼」。然而,神的啟示告訴我們:「自由」不只有道德的約束,而且還包含了要彼此用愛心來服事。

醫治病人,叫死人復活、叫長大痲瘋的潔淨、把鬼趕出去。你們白白的得來,也要白白的 捨去。。
太10:8
白白的
因此,主耶穌說:「你們白白的得來」,祂要說的是:「思想神那奇妙無比的慷慨,祂無條件或無限制地提供恩典。」焦點不在於恩典,而在提供恩典的神身上。
一旦我們看到這個調整後,這句經文其餘的部分就立即清晰無比。神無條件賜給我們恩典,當我們「白白的捨去」,就是讓父神的恩慈慷慨,透過主耶穌臨到我們,再透過我們臨到別人。換句話說,當我們肯「白白的捨去」,這行為就表現出神慷慨的性格了。
今天人們透過我們的行為,看到怎樣的神呢?我們是否讓人感覺,恩典只屬於我們而已?或讓人覺得他必須先達到某些條件,我們才能把恩典顯給他看?我們有把神給我們的全部,白白的給出去嗎?我們的給予有反映出神的慷慨大方嗎?

所吩咐你們的話,你們不可加添 ,也不可刪減 ,好叫你們遵守我所吩咐的,就是耶和華─你們神的命令。
申4:2
加添、刪減
另外,神說不可刪減祂的話,我們有沒有刪減?希伯來動詞gara是「消除、減少、剪短」。比如守安息日,每週將這日分別為聖,不作任何工作,但我們從教會回來後,卻照樣去做。
我們應該了解並注意神的道,遵行神的要求,努力做到不加添也不刪減。

他們說是 認識神,行事卻和他相背;本是可憎惡的,是悖逆的,在各樣善事上是毫無用處的。
多1:16
說是
「信」不該是抽象的名詞,必須包含了實際的行動;當我們「說是」認識神,意味著會有顯著的行為改變。
保羅並不反對如此的信仰表態,但他指出只是口頭認信與希伯來強調的行為轉變不一樣。
按照希臘思想,得到正確的知識,找到正確的答案最重要。現代人普遍接受這樣的觀念,包括教會也深受影響,彷彿信耶穌是「口裡承認耶穌是主」就夠了。
可是按照希伯來思想,重要的不是找到正確的答案,乃是產生正確的行動。
基督信仰不是希臘哲學道理,只需接受教義。真正的相信,必須在生活中反映出神美善的屬性。正如耶穌所說,憑行為的果子可以看出一個人來。

你們還是自高自大 ,並不哀痛。
林前5:2
自高自大
「自高自大」的希臘字physioo是一幅鐵匠用風箱將熱空氣吹進煤炭裡的畫面,每次一吹就膨脹起來,正如傲慢。
不只如此,這字的動詞還指過去的行動一直持續影響到現在,並且是非常個人的。意思是說自高自大認為自己比別人強,並且他還會不停在言語和行為上強調這一點。
要如何解決自高自大的問題呢?保羅的答案是:哀痛。希臘字pentheo有「墳地」之意,是對逝者發出極度哀傷的字句。
為什麼「哀痛」是解決傲慢的方法呢?因為當人面臨死亡時,就能看清事實,發現所有人都一樣,最終的結局只剩一坏黃土,沒什麼好驕傲。沒有神的恩典,我就和別人一樣,只是一個失喪的人。
傲慢是一幅會掩蓋真理的面具,只有死亡才能摘掉那面具。我可以等到進墳墓那一天才明白這真理,也可以現在就為我的死亡哀痛,你會如何選擇呢?

不可偷盜 。
申5:19
偷盜
不可偷盜的誡命後面有兩個基本假設。第一、我所擁有的一切都是神給的,我接受神的恩典,不是因為我有任何功勞,乃是神憑自己的喜悅,分派一部份財產在我手裡。所以,偷盜是干犯神的治理,得罪了神。
第二、希伯來思想中有個補償的觀點。凡是違反了神的分派,偷盜的人除了償還,要加上罰款。至於罰多少,申命記中有詳細的規定。
既然我的一切都是神所賜的,包括我的時間、才幹,這些也都可能成為偷盜的對象。所以,不從我的雇主那裡偷竊時間、不偷工減料降低我的服務質量,甚至不馬虎怠慢家裡的人,都可以算在不偷盜的要求範圍之內。

耶和華啊,認識你名 的人要倚靠你。
詩9:10
名
Shem(名)用在神的時候,意思不亞於祂的能力、名譽、尊榮、影響力、可靠性。HaShem代表了獨一神的全部屬性。認識祂的名,表示和祂有特殊的立約關係,不是隨便什麼人都可以用這名來稱祂,只有以色列神的百姓認識這名。
只有和你最親近的人才稱呼你的名,而不說姓,對嗎?所以,稱主的名代表和祂有很親近特別的關係。你和主有這樣的關係嗎?還是只比陌生人熟悉多一點?祂向你伸出手來,要和你建立這樣的關係,抓住那手,和祂立約吧。

你要敬畏耶和華─你的神,事奉他,專靠 祂,也要指著祂的名起誓。
申10:20
專靠
「專靠」的希伯來動詞davaq在創世記2:24翻譯為「連合」,不僅是黏在一起的意思,更包含了彼此忠貞的意思。
聖經說男人要離開父母和妻子「連合」,如同我們要「專靠」神。在婚姻關係中,意味著需要放下對其他人際關係的期待,專靠我的妻子,不然她就不能作我的’ezer(幫助)。同樣的,神不能幫助我們,除非我們願意專靠祂。
在人類墮落以前,神就定了女人是幫助者’ezer的角色;同樣的,在人類歷史上,神一向作人的’ezer。我們應該想想,神要求女人作’ezer,而要男人來依靠她的幫助,而不是反過來,說明人應該按照神給女人的角色來建立彼此的關係。
神指望我們專靠祂,如果你在婚姻中沒有體驗過這種「專靠」的關係,如何能與神建立專靠的關係呢?

我必使……他們像極壞 的無花果、壞得不可吃。
耶29:17
壞
「壞」的希伯來字Sho’ar在舊約只出現一次,用來描寫無花果腐爛到一個地步,連做肥料都不行,只能丟掉!
神說要把以色列變成壞了、爛了、沒用了的Sho’ar。
為什麼曾經是神眼中瞳仁的以色列,如今會變成了垃圾呢?那是因為神原本要以色列成為君尊的祭司、聖潔的模範,可是他們不停拒絕順服神,以致最後他們對神一點用處都沒有,就漸漸腐爛、壞掉。
我們也一樣,不連接在葡萄樹(耶穌)身上,就會一步一步進入腐爛的過程,因為神把我們設計成只有連接在樹上,生命才得以繼續。不要以為長久不讀神的話、不親近神,依然可以過正常:生活,豈不知體內的微生物很快會發酵;曾經美好的東西瞬間就會變成垃圾。
你今天是Sho’ar的無花果嗎?還是你一直連在葡萄樹上?

……使你得稱讚、美名、尊榮 ,超乎他所造的萬民之上,並照他所應許的使你歸耶和華─你神為聖潔的民。
申26:19
稱讚、美名、尊榮
另外,真正跟隨耶和華的人,不會以為神的揀選要取決於自己是否順服。揀選是由神的愛所決定,神對以色列和對外邦信徒的愛和揀選,決不會因為我們的軟弱失敗而改變。
了解到這整體前提,再看這節經文就明白了。神揀選我們不是因為我們配得,神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就愛我們了,祂的目的是要透過我們吸引萬民來歸向神。有時候,我們在困境中比在順利時更能吸引人來信主,這都是神的作為。
神要使祂的百姓「得稱讚、美名、尊榮」,以此來吸引萬民。「稱讚」tehillah是因為順從主,他們反映出所敬拜之主的品格形象;「美名」shem也一樣,因為他們作神在世上的代表,理當有最美好的聲譽;「尊榮」teph’arah是執行和實現了神使命的結果,神得到了榮耀,神的百姓也有光榮。當我們遵從神的誡命,就能吸引人來歸向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