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倚靠才能
然而,耶和華吩咐vekhayil。我們或許會認為這是叫我們不要靠自己的力量,但hayil這字不僅是說肌肉的力量,還包括了勇氣、財富、影響力、品德等等。想想看,在聖經中神榮耀的作為,都是在人無法施展能力時顯出來的。
我們的天性常常是要靠自己的才能,總是盡力防止一切危險,然而聖經卻要求我們倚靠神。
神做事和我們不同,我們又看不見祂,所以我們不喜歡信靠祂。儘管我們知道神有完全的主權,又深愛我們,但我們還是想要靠自己,不願意等候神。我們應該吸取以色列百姓的教訓,經歷到神的恩惠,就會曉得要更多信靠祂。
認識未得之民 每日靈修代禱

這是耶和華指示所羅巴伯的。萬軍之耶和華說: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 ,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
亞4:6

耶穌說:你們中間誰有一隻羊,當安息日掉在坑 裡,不把牠抓住,拉上來呢?
太12:11
坑
所以你從聖經不明顯讀到邪惡的來源,也找不到三一論的觀念、道成肉身、揀選或預定的推理。聖經的確有啟示這些奧秘,但神的重點是放在「救贖」,祂要把我們從坑裡救出來。你若只留意坑的性質、坑的大小、坑壁的角度等等,恐怕就會失去焦點。
神的目的是拯救和修復,重點不在資訊或解釋,所以得救之後我們就要接受神的指教,避免再掉入一個坑。聖經提供我們許多需要知道的指教,我們需要好好學習聽和順從,可以幫助我們避免掉入坑中。

祂必救贖以色列 脫離一切的罪孽。
詩130:8
以色列的罪在希伯來文法中,名詞和形容詞都表達出數量和性別的字,所有格的名詞字尾必須和這名詞一致。
這裡的「罪孽」是眾數,而修飾的字尾「他的」卻是單數,語法似乎不正確。但正是希伯來觀念要表達的百姓是單一的團體;神看祂的兒女為一!以色列百姓不是許多「個體」,而是一個「整體」。
我們深受希臘觀念影響,看人時總是先看到許多「個體」,缺乏「部落」式的思維。然而,神卻看祂的兒女是「一個以色列」。
這是一個深刻的感觀:沒有群體,你就不會成為神百姓中的一員。你和基督身體的緊密連結,把你帶入與父神相交的境地;想親近神,就親近其他人,拆掉自我保護的牆吧!
這節經文告訴我們:神的榮耀已把你我之間的牆除去,如今我的罪就是你的罪;你的罪就是我的罪,我們是一起擁有共同的罪。然而,好消息是神必救贖祂的兒女脫離一切的罪孽。

在地上萬族中,我只 認識你們;因此,我必追討你們的一切罪孽。
摩3:2
只
希伯來文raq是個排除別人的字。放在句首強調「只有你們我認識」。神揀選了亞伯拉罕、大衛、使徒約翰和保羅,還有你和我,來做修復重建世界的工作,這是多麼榮幸!
很多時候我們不明白,為什麼神要選我們這些破碎、失敗、渺小的人呢?有時當我看四圍,覺得許多人都比我強,為何神要揀選我?神沒有告訴我為什麼要揀選我。祂只是把我接到祂的家,愛我、告訴我當盡的義務。雖然我只是一個糟糕破碎的器皿,但神只要求我住在祂的約內,好讓人們可以看見祂的公義,就歸向祂。
我們受到挑戰,研讀神的話語,得到安慰,得到關於公義是非的信念,最後要向神交帳。如此,神推動你走在義路上。

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 ,為聖潔的國民。
出19:6
祭司的國度
神的策略不改變,祂總是透過揀選一人來賜福其他人;透過救贖一人來救贖所有人。
揀選是神的戰略,然後祂會分派給我們不同的恩賜和技巧。這節經文告訴我們,無論我們是原來的枝子,還是嫁接的野枝,都要在世上成為祭司的國度,讓別人看見神的榮耀。每一個神國的子民都有特別的任務。
這很重要。在埃及,祭司(w’b)的意思是「潔淨的人」,每個埃及人都在家中服事他們的神。希伯來人剛剛脫離了埃及的奴役,因這位耶和華超越所有的埃及神,如今祂對百姓說:「你們要作我的祭司,服事我。」
神的兒女怎樣完成神偉大的戰略?很簡單,就是在生活中遵守神的誡命、作潔淨的人。如果我們選擇接受神給的使命,其技巧就是聽從神。

以色列啊,你要聽!耶和華─我們神是獨一的主。
申6:4
見證
當神的兒女遵守祂的誡命時,祂就使他們有能力為祂作見證。聽從神的話必帶來平安和康寧;神更應許祂對所造的一切,都必採取救贖的行動。
明白了嗎?神的計劃不是只救你一人,而是要透過拯救你和我,使全世界有機會得到救贖。如果你服事神的拯救目的,只是為了自己能得到某些益處,或要達到某些目標,那麼你錯過了重點。重點是神要施行拯救,才是最終的目的,因此我們個人的好處要在這目的之內。
神召我們聽從祂,不只是在順境中。遇到困難、排擠和忽視的時候,祂仍是我的主。無論在何種環境中,我對世界見證祂是我的主。

這樣看來,我親愛的弟兄,你們既是常順服的,不但我在你們那裡,就是我如今不在你們那裡,更是順服的,就當恐懼戰兢做成 你們得救的工夫。
腓2:12
做成
如何「做成得救的功夫」呢?就是把神所創造的贖回來!如今土地已經變得很難耕作了,我們必須對付荊棘蒺藜和憂愁,還要流汗,但神交給亞當的治理任務也沒有變。
現代的信徒很容易忽略神給人的一般任務,只注重認罪、禱告、捨己、背十字架和宗教情操等等。這些很重要,但最高目的是開始耕耘,做成治理的工夫。在世界成為神憐憫和恩慈的代表,從而改變這個世界。你當然可以每天享受與神交談,但你必須親自動手耕耘,帶給世界轉變。
難怪耶穌勸勉人們的內容,是有關要給有需要的人吃、喝、住,這些很實際動手耕耘的工夫。

你必終身勞苦 才能從地裡得吃的。
創3:17
勞苦
也許你聽過這類的爭辯,電影、小說、政壇到處都有。你如何回答呢?atsav這個字包括了一切的答案。
按照神的觀點來過道德的生活不是「得救」,乃是因為世界已經從恩典墮落到悲慘的狀態,並且人沒有辦法改變它。
這世界教導人一個大謊言,好像人可以掌控生活,日子會越來越好過;好像你只要掌握某種祕訣,就會邁向成功。但現實生活充滿了atsav,無論你怎麼努力,都無法讓萬事如意。這就是我們需要神的原因。
神要人治理世界萬有的使命從來沒有改變,但是現在無論人做什麼,一切都變得很辛苦。我們不能點石成金,反而點到之處都生亂;我們希望用聰明智慧來克服勞苦,但生活總有許多難處。
神知道這一切,祂給人恩典,願意分擔我們的勞苦重擔。但是,我們願意聽從祂嗎?

這樣看來,我親愛的弟兄,你們既是常順服 的,不但我在你們那裡,就是我如今不在你們那裡,更是順服的,就當恐懼戰兢做成你們得救的工夫。
腓2:12
順服
很多人注意到「做成得救的工夫」,就會問「順從什麼」?如果腓立比的信徒是「常」順服,那麼我們知道腓立比教會的呂底亞「素來敬拜神」,也就是說,她雖不是猶太人,卻遵守摩西律法。她聽見耶穌彌賽亞來了,就聽從。
從shema到hupakouo不過是短短一小步。我們在此學到一個功課:服從權威不是得救的重點;聆聽和順從去做才是重點!神要我們的順服是甘心樂意的。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 。
詩23:1
牧者
這字最先出現在創世記29:7,翻譯成「飲」(餵);ro’eh的字根是「牧養」的意思。領袖最主要的角色是把他的羊群帶去吃草;真正的領袖是個牧人,餵養他的子民。二、三世紀以來,這一直是國王的頭銜,對國王正式的稱呼。
當我們第一眼看到這篇有名的詩篇時,正確的解讀是大衛說:「神是我的國王,祂在我生命中扮演牧者的角色,祂牧養我。」大衛用這十分古老的皇室頭銜,表明耶和華神是王。
後來主耶穌說:「我是好牧人」時,是用皇室用語宣告:「我是真正的王。」在當時聽眾心中產生巨大的衝擊,因為他們都清楚明白ro’eh這個字。
再後來,主耶穌對彼得說:「餵養我的羊。」你認為主耶穌要彼得扮演怎樣的角色?
真領袖是餵養羊群的人,是牧者,不是統治者。

我也必將合我心的牧者賜給你們。他們必以知識和智慧牧養你們。
耶3:15
牧者
我們恐怕也差不多。神說祂要給我們提供ro’im,可是我們不想要那種領袖。我們應該好好思考為什麼?
希伯來字「牧者」是從動詞「照顧」ra’ah(羊群/人群)來的,因為古時的王就是要保護和幫助群眾。神所揀選合意的人,必須是了解神心意的人!耶利米使用「牧者」來表達教師的職分,說明牧者是需要提供羊兒知識和智慧,使他們可以健康成長。在希伯來的觀念中,教育不是傳授資訊,或如何應用知識、能力,乃是以身作則,也就是說,教師的責任是帶頭作示範,讓人們了解神的心意。
新約希臘文的「牧師」那個字(poimen)和希伯來文的意思一模一樣,牧師必須自己行神的道,好讓學徒看見了可以效法之。那些只會說而不做的,不是群羊的牧者。
神挑選合祂心意的領袖,他們謙卑、軟弱、順服神,而不順服世界的潮流、以眾人的益處為懷。我們的任務就是認識神所揀選的,並跟從他。

我怎樣與摩西同在,也必照樣 與你同在。
書1:5
我必照樣
以色列即將過約旦河,而摩西卻在這時死了。這是很大的危機,聖經上說再沒有一人像摩西的。
神親自挑選了約書亞。神不用看領袖培訓班或畢業的文憑,祂似乎也沒有欣賞那些深知自己的價值、熱心尋求領袖崗位的人。神的標準和世界標準剛好相反,他不是看天生領袖魅力、有號召力或有專長和成就的,而是尋找謙卑的人。
其次,神尋找最沒有地位、最軟弱、最被人忽略忘記的人,因為神的榮耀、神的領導是最重要的。神的領袖沒有了神,就不能做什麼。
從神看來,領袖的記號可以概括為一個短語:ehye imakh。神若不與你同在,你就只是在推行自己的計劃,並不是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