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囂中的寧靜
海灣阿拉伯國家給人們的印象,不外乎是充滿各教派或各民族之間的暴力衝突事件;然而,與煙硝味濃厚的葉門只有一牆之隔的阿曼,卻是一派祥和。作為阿拉伯半島上「喧囂處,難得的一片寧靜綠洲」,它打破了人們對伊斯蘭世界的普遍認知。不過,若要看懂阿曼社會正在上演著怎樣的故事,則須從航海歷史說起。
輝煌的航海歷史
阿曼位於歐洲、亞洲和非洲的交會點,從古至今便是印度洋重要航線的途經地點。鄰近霍爾木茲海峽被稱作「世界經濟的咽喉」,每天都有大型油輪通過此地,運輸約1,700萬桶原油,占石油海上交易的30%。令人驚訝的是,據史料記載,早在公元前四千年,這裡的人們就已開始從事海上貿易活動。阿曼可不只有沙漠、駱駝和游牧部落,還擁有悠久而輝煌的航海歷史。
「乳香之於古代,就像石油之於現代。」阿曼人駕著華麗的帆船從佐法爾省出發,載滿珍貴的乳香遠渡重洋,與不同文化的民族互動,在中國、印度、羅馬和東非留下他們的足跡。乳香貿易為阿曼人帶來巨額財富的同時,也引來當時的海上霸權葡萄牙人的覬覦。1507年,葡萄牙人成功地從阿曼人手上搶走利潤豐厚的東方海上航線控制權。
在葡萄牙人占領馬斯喀特和其他波斯灣沿岸港口的150年間,聰明的阿曼人從他們身上學習了造船技術,這成為阿曼人日後製造「單桅帆船」的基礎。至今,馬斯喀特南部的蘇爾(Sur)仍舊是阿曼的造船業中心,這裡所產的單桅帆船靈敏輕便,具有極強的適航性,備受世界各地的青睞。
十七至十九世紀,阿曼人不僅推翻葡萄牙人的殖民統治,還趕走野心勃勃的波斯人,建立賽義德王朝。精通阿拉伯語、史瓦希利語、印地語和波斯語的蘇爾坦(Said binSultan,1791-1856)帶領阿曼一躍成為印度洋的霸主,其領土包含俾路支斯坦海岸的戰略港口瓜達爾,以及非洲的桑吉巴爾,是當時唯一在非洲擁有勢力的非歐洲國家。
屬靈荒漠需要活水
或許是超過五千餘年的航海歷史,造就如今包容開放的阿曼社會(相較於其他海灣阿拉伯國家)。阿曼人接受西方的現代化建設,同時也保留了部分的部落傳統;他們尊重來自世界各地國際移工所信奉的佛教、基督教和印度教,但不允許公開向屬於伊斯蘭伊巴德派的阿曼人傳教。
與其他阿拉伯國家的相同之處是:若一位阿曼人離開伊斯蘭教,等於是羞辱家族榮譽,儘管可能傾向於以非暴力的方法來解決這問題,但叛教者仍將會面臨失去一切的風險。
阿拉伯半島上的阿曼,看似寧靜溫柔,實則對信仰有著斬釘截鐵的執拗。在這屬靈荒漠裡,誰能提供他們永遠不渴的活水呢?
參考文獻
外文期刊論文
Linda Pappas Funsch, “Oman Reborn: Balancing Tradition and Modernization”, published in 2015 by PALGRAVE MACMILLANOpen Doors, “Oman: World Watch Research 2022 Full Country Dossier”,January 2022
中文期刊論文
陳藝,《阿曼蘇丹國的國民認同研究》,2020,上海外國語大學碩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