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

S M T W T F S
<10月   12月 >
30 31 1 2 3 4 5
6 7 8 9 11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0111月

你們豈不曾知道嗎?你們豈不曾聽見嗎?從起初豈沒有 人告訴你們嗎?自從立地的根基,你們豈沒有明白嗎?

賽40:21

同一個反問詞ha-lo,這句經文重複了4次。一個代詞ha加一個強烈否定的副詞lo,表達作者期待得到肯定的回答:「是的,我們知道。」
這句經文似乎暗示著,聽者不能不知道。神已經提供所有信息,百姓沒有理由說「不知道」。他們需要知道的,神早已說清楚,並且一次一次向他們展現至高的主權和威嚴。
我們不是以賽亞時代的以色列百姓,是否就可以說「不知道」呢?
不!神的靈感動先知寫下《以賽亞書》,正是要讓我們知道神過去的作為、能力和榮耀,好讓我們確信神就是創造宇宙萬物的神、拯救挪亞的神、帶領百姓離開為奴之地的神。
對神兒女來說,「知道」就是要讓這些真實歷史依舊成為我們生活中的實際經歷。

瀏覽每日未得之民代禱

0211月

惡行善,尋求和睦,一心追趕。

詩34:14

很多希伯來觀念都涉及身體動作。比如,「神的恩惠或仁慈」是關乎神向我轉過臉來;「使他的臉光照我」是希伯來慣用語,表示神親切地眷顧著我們。在這裡,希伯來文s u r ( 離) 也是一項身體動作, 有「轉身、放棄、停止行動、拿走」的意思。
「離開惡行」是一項實際行動,不只是在精神上壓抑惡念。
大衛沒有勸我們站在原地,與惡爭戰。我們的失誤常常是因為徘徊不走。離開吧!不要自以為能站立得穩。耶穌勝過了邪惡,為的是讓我們能夠轉身離開,不必再戰。
值得一提的是,在希伯來觀念中,「離開惡」與「走向善」是同一件事。也就是說,我們能夠轉離惡的唯一辦法,就是開始行善。

瀏覽每日未得之民代禱

0311月

若不是差我來的父吸引人,就沒有能到我這裡來的;到我這裡來的, 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

約6:44

主耶穌的比喻和祂的神蹟常與「捕魚」有關。祂的重點不是要教導如何「做」得人漁夫,而是要使你「成為」得人漁夫。兩者的分別是,前者強調你要學習什麼,後者則是神在做什麼。
我們常誤以為,傳福音是需要包裝的——切合人的需要、內容不要太複雜……還有,一定要用新穎的方式!討好這世代的人,傳福音才有好的果效,教會的每張椅子才會被坐滿。
「吸引」的希臘文是Elkuse,意思是「以無法抵禦的力量吸引過來」、「拉過來」。無關乎技巧,因為捕魚的是神,救恩是超自然的過程;而你只是受邀來到神旁邊,看祂捕魚,負責收個網而已。
約翰福音21章記載了門徒整夜捕魚,卻一無所獲。當耶穌吩咐他們,把魚網撒到另一邊時,魚網裡面有著滿滿的魚。這並不是門徒捕魚技術高超,是神!是神把所有的魚引進魚網,門徒只不過是幫忙收網而已。
主耶穌把捕魚的祕訣告訴了我們:傳福音不在於技巧,乃是要祈求莊稼的主。

瀏覽每日未得之民代禱

0411月

你幼年的恩愛,婚姻的愛情,你怎樣在曠野,在未曾耕種之地跟隨我,我都記得。

耶2:2

你有發現嗎?聖經時常記錄:神把人帶到曠野。
今天,多數人口湧向城市,瘋狂地追求權力和財富。人類最大的危機也許不是疾病、飢荒和戰爭,而是以利益為名的資本主義,摧殘著人尊貴的身分和價值觀。城市,讓我們傾向于倚靠自己,取代神在我們生活中應有的角色。
在曠野,我們不能依靠自己活下去;在曠野,我們將面對一無所有的無助感。只有在曠野,我們才會發現,神是我們的供應者、庇護者和同行者。
正如耶利米所說,曾經在曠野的我們,極度需要神。我們的眼睛,沒有被五彩繽紛的物質世界所蒙蔽,我們愛著祂——為了讓我們得益處,而把我們帶到曠野的神。
如果要重新回到深愛我們的父神面前,我們就必須回到生命的曠野上,讓祂以至高無上的權柄統管我們的生命。

瀏覽每日未得之民代禱

0511月

我的生命為愁苦所消耗;我的年歲為歎息所曠廢。我的力量因我的罪孽衰敗;我的骨頭也枯乾。

詩31:10

希伯來觀點認為,犯罪與受罰是交織在一起的。神的饒恕雖然除掉了我們的罪,但並不代表會除掉犯罪的後果。該賠償的還是要賠;該付的代價還是要付。神的饒恕可以除去我們和神之間的障礙,但不能除去罪所帶來的破壞。
顯然,大衛認清這項事實,他看到罪使人的「力量衰敗」。他用的希伯來動詞是kashal,含意是「使搖擺、絆倒、使變弱」。罪,是因為不順服神,其後果會影響一個人的身體、情緒、心思和靈性。
我們總以為生活中的各種事可以互不相干;以為可以在這裡行一些公義,在另一處則向罪惡妥協;對所喜歡的人好,對不喜歡的人則有另一套作法;在公共場所保持道德操守,私底下卻仍舊帶著壞習性。
這節經文提醒我們,生活的一切領域都不能如此分隔,要運作一致。也許,我們該花時間檢查,我們在哪裡跌倒、動搖、搖擺了?我們所經歷的失敗,是否因為小心掩藏了某些罪?
如果有,我們可以向神認罪和悔改,並去補償和面對後果。靠著神,再次從跌倒的地方站起來,經歷福音轉變生命的大能。

瀏覽每日未得之民代禱

0611月

約拿卻起來,逃往他施去躲避耶和華。

拿1:3

這句經文的原文直譯是「約拿卻起來,『從』耶和華面前逃往他施。」
猶太拉比指出, 希伯來文的「從」有兩個字:mi-penei和milifnei。因懼怕而逃的是mi-penei;因要破壞關係而逃的是mi-lifnei。在此處,約拿的逃是mi-lifnei,因為他不想服從神的吩咐。在創世記中,該隱的逃也是使用mi-lifnei。雖然這兩個字有著同樣的前置詞,意思卻截然不同。
還有另一個相似的字是awe,主要描寫人因為畏懼神的威嚴和能力,想從神面前逃跑。這是沒有體會過神臨在的人無法理解的感受,亞伯拉罕、雅各和以撒就有過這樣的經歷,他們的反應是顫慄地敬拜神。
許多時候,我們想從神面前逃跑,因為我們意識到生命內裡的不聖潔。就像以賽亞看到神聖異象時,意識到自己的不潔,第一反應也是如此。
或許,我們最需要認識的希伯來字是hinoni(我在這裡),意即「立刻順服」。讓我們一起對神說:「主啊!我真的怕得要死,很想要逃跑。但我要信靠祢,我要留下來,祢要我做什麼?」

瀏覽每日未得之民代禱

0711月

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

林前15:10

eimi o eimi,我今日成了何等人。對於神白白賜下的恩典,保羅有著說不盡的感謝。
如果你一生最大的成就,只是完成了神兒女應盡的義務,你願意嗎?如果你一生最大的收穫,只是聽到耶穌稱讚你是個忠心的僕人,卻沒有任何人注意到你的服事,你願意嗎?
我們都比較容易順服于一個偉大的理想、絕佳的機會,卻很難順服地做一位神的忠心僕人。
若我們要像耶穌,就必須學習自我犧牲的謙卑,並且順服神以致於死。有一天,我們終會看到一切都是神的恩典。

瀏覽每日未得之民代禱

0811月

你們要追求愛,也要切慕屬靈的恩賜……。

林前14:1

Dioko,意思是「努力地追求,熱烈地渴望得到一個東西」。換句話說,保羅要我們以這樣的態度來追求愛。
根據希伯來的觀念,保羅所說的愛,是指「對別人提供恩慈的行為 」。沒有行動的愛,只不過是一場空談。
在登山寶訓中的「受逼迫的人有福了」,也是使用dioko一字。因為,當愛沒有從恩慈的行為中顯現出來,那不是無動於衷,而是逼迫。
神要我們追求愛,不斷以恩慈行動對待人。若不如此行,便成為一位逼迫者,也就是嘲笑神恩典的人。
墮落的世界極需要得到神的恩典。如果我們沉酣在神的愛中,把愛占為己有,用來保護自己,那dioko就變成了負面陰暗的意思。
讓我們一起來跟隨主耶穌,追求愛吧!

瀏覽每日未得之民代禱

0911月

眾人就都驚訝猜疑,彼此說:「這是什麼意思呢?

徒2:12

你是否覺得這些人的反應很奇怪,他們不是詢問事件的來龍去脈,他們問的是——事件的意義。
當耶穌醫好生來瞎眼的人,門徒的關注卻在瞎眼的責任該歸屬於哪;然而,耶穌關注的乃是為了神的榮耀。我們和門徒一樣,常常把重點放在搞清楚事件的發生次序、因果關係和準確無誤的報導,但耶穌是叫我們把重點放在——神怎樣看。
只有把日常生活與神聯繫起來,我們才能明白事件的意義。如果我們不知道神在事件中的啟示,實際上仍是一無所知。
倘若你開始練習思想事件的意義,不再一味地企圖找出因果關係,你的人生觀將會大大改變。

瀏覽每日未得之民代禱

1011月

求你使你的臉光照僕人,憑你的慈愛拯救我。

詩31:16

光照是一個動詞,原文是ha -ee- ra,「發光、光照耀」之意。這一字曾出現在:智慧使人的臉發光(傳8 :1)、神的妥拉光照人的眼目(拉9:8)、耶和華的臉光照祂的百姓(民6:25)、耶和華的臨在使大地發光(結43:2)。
大衛懇求耶和華轉臉光照他。在希伯來慣用語中,經歷神的光意味著得到救援,好像在戰場上得到增援一樣。想想這幅畫面:神帶著祂的榮光到來,照亮了敵人進攻時的黑暗天空。
大衛看到耶和華臉上的光,不僅救他脫離黑暗,還讓他看見神的Hesed(慈愛)。
從創世以來一直到今日,神的所有行動都以祂的Hesed為基礎。所以,大衛把神的光照、慈愛與拯救寫在詩裡,讓我們一同看見照亮在黑暗的光就是救恩,代表著神的信實,祂從起初就定意要以慈愛幫助我們戰勝敵人。
今天,你有站在神那照亮黑暗的光中嗎?那黑暗不只是仇敵撒但,也包括了我們的誘惑和犯罪。在黑暗之處,我們都需要神的hesed。
如果你站在光中,那是多麼榮耀的地方;倘若沒有,就趕快祈求神用天上的榮光來光照你的心吧!

瀏覽每日未得之民代禱

1111月

你們要洗濯、自潔,從我眼前除掉你們的惡行, 要止住作惡,學習行善,尋求公平,解救受欺壓的;給孤兒伸冤,為寡婦辨屈。

賽1:16-17

以色列百姓以為獻祭能夠贖回故意犯的罪,先知卻說,故意犯罪是要受罰的,例如偷東西的要加利息償還、說謊的要公開補償、謀殺人的要償命等等。
以賽亞告訴眾人:「不要再做那些事了!去尋求如何才能榮耀神吧!」神在呼召人轉變行為,這是對付罪的正確方式。換句話說,你不能夠住在恩典之下卻不行義。
「轉離你們的惡行」的希伯來短語是Ha si roo roa ma’ale lei chem,其中的動詞是「轉離( sur) 」, 即「洗去、走開、放棄、遠離、停止不再做、拿走、除去」的意思。神說得再清楚不過了,你要除去的是邪惡的行為,求神潔淨,然後尋求主。
若你還沒被神洗淨,請不要說你是住在恩典之下。

瀏覽每日未得之民代禱

1211月

「我們是無用的僕人, 所做的本是我們, 分做的。」

路17:10

「應」的希臘字opheilo,是關於「法律、義務和職責」要求我做的事,是要用我的服務來償還債務的意思。在主禱文中,「免我們的債」也是使用同一個字。
我們誰也無法除去自己的罪,只有無罪的耶穌能為人類償還罪債,所以我們都欠了祂的債。不是我們做了什麼可以賺取神的赦免,而是祂選擇要這樣愛我們。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並無功勞可言,即使做了該做的事,也是因為有神的愛在支持著,我們才能做到的。
我們的一生都虧欠了神,是祂的恩典讓我們得以存活,且將來還會把我們帶到祂面前。因此,我們在世上生活,有義務以僕人的身分終生服事為我們還罪債的主。
我們本來是罪的奴僕,但神卻選擇賜給我們神兒女的身分;我們能夠為此感謝,可是也不能忘記,這並不是靠努力換取的。甚至,在做完所有神所吩咐的事以後,我們也只不過是償還了一點點的債而已。
可是,你知道嗎?即便如此,神仍然愛我們。

瀏覽每日未得之民代禱

1311月

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欲,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

提後2:22

經文的開頭,使用語氣強烈的動詞——pheugo(逃避)。講得白話一點,就是:現在快跑!逃啊!別往後看!
大衛非常了解逃避私欲的重要性。在他的人生裡,他好幾次都以為可以靠自己,沒有即時逃離誘惑,便為此付上慘痛的代價。後來,大衛學會了時時倚靠神。他終於知道,只有跑到神那裡求救,才能打勝戰。
神的拯救和幫助,不是要等到將來的新天新地才會實現。希伯來的得救觀念是——現在、今生,就在這地上,我們就能靠主得勝。 逃避私欲,回到生命的源頭,是我們一生都需要學習的重要行動。

瀏覽每日未得之民代禱

1411月

往遭喪的家去,強如往宴樂的家去;因為死是眾人的結局,活人也必將這事放在心上

傳7:2

在馬太福音裡,八福中的「一福」——哀痛的人有福了,這句希臘短語所表達的哀痛,發生的時間點是「現在」,而不是將來。簡而言之,耶穌是在說,那些正被傷痛壓碎的人有福了。
傳道書在這裡說的是——到哀痛的地方流淚,比到吃喝慶賀的地方要好。這與馬太福音所提及的如出一轍。只有遭遇不幸的人才會知道,一切並不在你的掌控之中。這樣的認知,能幫助我們學習:放棄想靠自己掌控人生。
哀痛,讓人清楚意識到自己的無能為力,並預備好接受神的恩典;而這恰恰是屬靈成長的重要成分。
Yiten el-libo,是一句希伯來短語,含有「放在心上」的意思。苦難喚醒沉睡之人,讓人看清自我的根本問題,這遠比待在無知昏暗的光景中來得好。
除非我們走到了盡頭,就像一位哀痛的人,否則我們會錯失那偉大的應許:神,現在與我們同在。

瀏覽每日未得之民代禱

1511月

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他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 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 便坐在神寶座的右邊。

來12:2

耶穌的喜樂是一份延遲的滿足。祂必須先承受人們的嘲笑、排斥,並忍受身體極大的痛苦。然而,祂因為擺在面前的喜樂,就能繼續走下去。
要定睛仰望耶穌,祂的堅忍是我們的盼望。神的應許、基督的救贖,讓我們有能力在黑暗之中向前邁步。
耶穌死而復活之後,祂對婦女們說:「你們chairete( 歡喜) 。」耶穌復活前, 我們互相祝願對方shalom(平安);復活之後,我們可以說chairete。黑夜已過,黎明已到。
我們總是被看似絕望的黑暗給分散了注意力,視線從「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身上」轉移到別處。別忘記墳墓之門已被打開,現在我們可以用chairete彼此問候。
來,調整你的視野,定睛仰望耶穌吧!

瀏覽每日未得之民代禱

1611月

你若行得好, 豈不蒙悅納?你若行得不好, 罪就伏在門前。它必戀慕你,你卻要制伏它。

創4:7

你是否曾留意過,神對該隱說的話是:「行得好,蒙高舉」。不是神「蒙高舉」,乃是該隱。若該隱行得好,自然會感到被高舉或蒙悅納,也就能制伏想犯罪的欲望。
「行得好」是制伏罪最有效的辦法。怎樣才是行得好呢?保羅在羅馬書6:14讓我們看到同一件事:罪希望「作我們的主」。然而,我們不可以允許罪如此肆意而行!
我們不是靠守律法來討一位憤怒之神的喜悅,因為我們是在祂的恩典之下。當我們得著了神的恩典,也就得到了制伏罪的權柄,我們有責任不容罪再來毀壞我們的生命。
保羅告訴我們:要制伏罪,就要遵行神的律法。律法告訴我們怎樣行是好的,我們就跟著行。

瀏覽每日未得之民代禱

1711月

我的心渴想神,就是永生神;我幾時得朝見神呢?

詩42:2

渴想,原文是tsamah,意思是「非常乾渴」,其字母圖形是「渴望先有水」。每個住在沙漠的人對這種渴望都不陌生——水比任何事物都更重要,甚至比金子還寶貴。
雖然我們可以努力想像沙漠的乾渴,但恐怕多數人的生活太過安逸,很難真正了解這個隱喻。今天,我們有吃、有喝、有住處、有朋友……如此飽足的狀態,讓我們很難以渴想神。
我們總是習慣用身體的滿足來代替靈性的滿足;只要暫時得到緩解就滿足了,並不為靈裡的乾枯貧窮來跪拜神。
我們如何能夠回到沙漠,重新感受那種乾渴,渴望與神同在呢?
也許,心靈深處發生乾旱並不是壞事;因為能感覺到乾渴之人,才會找到賜活水的基督。

瀏覽每日未得之民代禱

1811月

耶穌對他說:「你切不可告訴人, 只要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獻上摩西所吩咐的禮物,對眾人作證據。」

太8:4

為什麼耶穌不要大痲瘋病人宣揚他所經歷的神蹟呢?這節經文的重點,不是要掩藏得醫治的事,而是強調要有適當的次序:先遵守摩西五經的教導,然後才宣告神醫治的能力。
痲瘋病人屬於不潔淨之人。如按利未記的要求,他們得了醫治是需要行「潔淨之禮」,前後總共八天。八天之後,恐怕耶穌早已離開那地,這件神蹟不會成為轟動的頭條新聞。
「不可告訴人」,原文是medeni eipes。意思很清楚,宣揚得醫治的消息不比遵守律法重要。我們很容易大聲地傳揚神在生活中所行的神蹟,但那並不是首要之事。我們應該先聽從神的旨意。
神不著急,為什麼我們要著急呢?當我們一心遵行神的旨意,本身就是一個極為美好的見證了。

瀏覽每日未得之民代禱

1911月

他是神榮耀所發的光輝,是神本體的真像,常用他權能的命令托住萬有。他洗淨了人的罪, 就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邊。

來1:3

新約雖是用希臘文書寫,但若要清楚明白作者所表達的信息,則必須以希伯來觀念解讀。兩者最大的區別是——希伯來動詞用來表達「活動」或「運動」;希臘動詞則用來描述靜態的狀況。
今天,我們的神學詞彙充滿了希臘文的靜態觀念,比如罪、贖罪、恩典、公義、稱義等等,這些都是一種狀態,沒有動作。而在希伯來觀念中,所有字都包含著行動,比如說到饒恕,肯定會是個具體行動;說到悔改,一定是正往神的方向移動,或從罪中回轉過來。
「光輝」(apaugasma)這個希臘字,是個複合字, 從apo( 從) 和augazo(照耀、照射)而來的,卻掩蓋了希伯來動詞kavah(燃燒)的意思。「光輝」不是形容詞,而是表達在神面前「燃燒」——把自己獻為燔祭,也就是彌賽亞的具體行動。
想想,如果希伯來文講求的是行動,會如何影響你的神學呢?恐怕我們必須重新檢查一些基本的信仰教義,像完全、永遠、神不改變等等,並開始設想神的行動,不再滿足於一種狀態。

瀏覽每日未得之民代禱

2011月

這事約拿大大不悅, 且甚發怒。

拿4:1

希伯來文va-year’‘el,直譯為「以此為惡,大惡」,形容約拿當時的情緒反應,這是聖經別處沒有出現過的字。約拿無法忍受神不懲罰尼尼微,反而還饒恕他們!換句話說,在約拿看來,犯罪受罰比憐憫人更為重要。
筆者還記得多年前,一位主日學老師責罵在脫衣舞俱樂部工作的女孩:「她需要面對神的審判。這是道德敗壞,必須制止,教會不能容許罪進來!」
筆者心想:「教會竟然不歡迎罪人?真叫人哭笑不得。」
我們是否也如此嚴厲指責別人?求主教導我們要有憐憫心腸。為什麼耶穌要我們倒水給口渴的人喝、供食物給飢餓的人吃,拿衣服給赤裸的人穿?因為只有透過具體的憐憫行動,才能使我們與有需要的弟兄姐妹更加親密。
我們可以寫一張支票或刷卡奉獻,但神不只要我們如此,祂還要我們以實際行動去服務別人。你若想要明白主的眼淚,就必須走入不幸的人群之中。

瀏覽每日未得之民代禱

2111月

他讓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到安靜的溪水邊。

詩23:2,現中譯本

安靜的, 英文翻譯成still,即「靜止的水」。雖然menuchot有「靜止」的意思,但不過是其中一項含義。Menuchot是從nuach一字而來,是「休息、躺下、安靜」的意思。
為什麼是「休息」,而不是「靜止」呢?因為「休息」還包含快樂、安分、和平與和諧的意味。換句話說,是在表達一個沒有爭鬥、擔心和不信任的狀態。所以,menucha也可以用在「安息」。
生活是風暴,安息日是休息;生活是混亂,安息日是和諧;生活是爭戰,安息日是和平。每當我們進入神聖的安息,體會神的同在,就會發現自己非常滿足——安穩地待在避難所裡,且有好牧人的引導。
也許,我們剛遭受打擊、正在承受壓力、一系列難題處理不完,這時候,我們需要的是安歇在安靜的溪水邊。
如果敬拜只是更多噪音、活動和義務,你需要神的安息;如果你處在蠟燭兩頭燒的窘境,神的安息可以成為緩解劑。
容我提醒你吧!越不知道神的安息,衰退的速度就越快。趕快到menuchah吧!

瀏覽每日未得之民代禱

2211月

惡人必多受苦楚; 惟獨倚靠耶和華的必有慈愛四面環繞他。

詩32:10

環繞的希伯來字是savav,其拼寫為S-B-B。S的畫面是「慢慢擰動或轉動」;B則是「一個帳篷或房屋」。這兩幅圖畫,讓我們看見一棟被環繞的房屋,而且是一圈一圈繞著走的連續行動。我們的神,就是如此保護倚靠祂的人。 大衛以「神的可倚賴」對比「惡人的苦楚」。為什麼惡人必多受苦楚呢? 每個人都可能經歷苦難,但差別在於——義人有神的保護,惡人沒有。試想,一個沒有神保護的地方是何等孤單,那是真正的苦楚!當你仔細去閱讀傳道書,便可體會到沒有神同在的孤寂感,難怪傳道人說:「都是虛空。」 神四面環繞保護著義人的意義,遠超過防止義人遭難——在患難中,仍不失去盼望。

瀏覽每日未得之民代禱

2311月

又要以耶和華為樂,他就將你心裡所求的賜給你。

詩37:4

只要以神為樂,神就會把我所要的都給我。真是這樣嗎?
「所求的」的希伯來字是mish’a lot,字根sha’al有「請求」之意,常用來描述「求神引導的行動」。我們總是把神當作聖誕老人,以為祂會按我們所列的禮物清單來滿足我們。但mish’a lot的意思是——當祈求者來到神面前,不是求神成全一套已擬好的計畫,而是請求神指示他如何計畫。
經文中的動詞「給」,是未完成時態。也就是說,「給」還尚未成就,描述一個交流互動的情形。很明顯,神要求我們單單享受祂的臨在,與祂交通。
如果你以神為樂,就不會是帶著禮物清單來到祂面前,期待祂來滿足;而是兩手空空,渴求祂的臨在。神,正等著將祂的願望賜給你,然後由祂來成就這一切。

瀏覽每日未得之民代禱

2411月

耶和華說:你們來,我們彼此辯論。你們的雖像硃紅,必變成雪白;雖紅如丹顏,必白如羊毛。

賽1:18

在深入明白什麼是罪之前,讓我們來看看希伯來字母的圖畫。罪的原文是chet’, 三個拼寫字母是H、T、A,這是一幅「先拆毀籬笆」的圖形。
既然罪與「拆毀籬笆」有關,那我們就需要知道什麼是「籬笆」。聖經為我們提供關於籬笆的形象,就是盟約和妥拉的教導:神的籬笆圍繞著祂的百姓;妥拉的教導保護著他們。神和以色列的立約是基於這道籬笆,而猶太人和外邦人的區別就在於有沒有這道籬笆。
神的子民有責任要遵守祂的誡命。神揀選以色列成為祂的器皿,為要將世人帶到祂面前。以色列人需要藉著活出神的誡命,實現這偉大的目的。
然而,因為罪的緣故,神的百姓不再遵行祂的誡命,立約關係受損,籬笆需要由神來修復。
罪的嚴重性就在於,它攔阻我們實現神的設計,阻擋神要使用我們的心意。
如此,你還會認為犯罪只是一時軟弱,沒什麼大不了,不需極力去對付嗎?

瀏覽每日未得之民代禱

2511月

不像我拉著他們祖宗的手,領他們出埃及的時候,與他們所立的約。因為他們不恆心守我的約,我也不理他們。這是主說的。

來8:9

來自《七十士譯本》的希臘文經句kego emelesa auton(我不理他們),未被翻譯出來的希伯來正文為「雖然我是他們的丈夫。」
當我們讀到「我不理他們」,若用現代文化來理解的話,就會認為神說的是一種情緒的表達。例如:「我不喜歡你,我不管你了!」但是當我們明白原版的希伯來正文,就能察覺到這節經文,不是著重情緒感覺的表達,而是關係狀況的表達,正是希伯來文說到以色列人拒絕神作為他們的丈夫的含意——這段關係因著以色列人的不忠和背棄約定而破裂;「我不理」意味著「我不再與你有保護者和供應者的關係了」。
你能明白我們跟神之間是一種關係,是一個盟約嗎?當我們與另一方有盟約關係時,彼此就在約裡受到保護,並履行義務、責任,同時享受關係穩固、相互信任的安全感和快樂。然而一旦一方背棄盟約,這個關係與責任就會改變。
你曾經歷過關係的破碎嗎?你能明白神的心嗎?你會如何珍惜與神的盟約,以及你所立約的「盟友」?

瀏覽每日未得之民代禱

26 11月

因為我耶和華你的神是嫉邪的神。

出20:5

qanna這希臘字,不曾用在任何人身上,只單單用來形容神。在出埃及記34:14,這個字是神名字的一部分(主的名字是嫉邪的神)。
若你沒有花時間思想這詞的含義,就無法明白神對我們的宣告是多麼認真;也不了解為何神要求我們絕對的獻身;或祂為何期待我們的婚姻能反映出相同的品質。
我們都相信神是愛。但我們對愛的定義,往往以自我為中心,所以會傾向於把神想成是常常饒恕人、慷慨、善良的老好人,會「忽略」子女的錯誤和悖逆,會忍氣吞聲等待我們停止愚昧的舉動,回歸祂的看護下。
但這節經文告訴我們,若「嫉邪」是神的名字之一,我們最好確保在放任行為以前,腦海中常常記得這名字。
愛的另一面就是妒嫉的怒氣,分開不了。神的確有恩慈,祂在出埃及記34:6便如此啟示自己,這是祂的第一屬性,但不是唯一的。神也對凡屬祂的,存有難以測度的占有欲。祂不會容忍任何腳踏兩條船的事。
你和我是完全屬於神的。任何愛、恩典和饒恕的福音,若不包括擁有權、妒嫉和忠貞,就好像一個有「第三者」存在的婚姻,不可能完整。

瀏覽每日未得之民代禱

27 11月

因為我耶和華你的神是嫉邪的神。

出20:5

神是嫉邪的神,這是什麼意思呢?當神形容自己是嫉邪的神,祂常常把不忠的行為指向事奉假神。我們當然都曉得神要求我們單單敬拜祂,不許我們向偶像祭祀、跪拜。
但敬拜假神不只是拜偶像的行為,這假神也可能以沉迷工作等方式偽裝自己。若我們沒有按照神的吩咐來使用時間和精力,那麼我們等於在無心之中,容許了假神參與我們的生命。這樣的不忠和出軌,正如在婚姻內與情人有染,會激起神的妒嫉。

我們不該認為事奉假神、與假神立約,僅僅只是說參與一些異教儀式的崇拜。若你在世界上做的事不是神引導你做的,你可能就是在事奉另一位神了,它很可能是保障或財富的假神、享樂或激情的假神,占用了我們的專注與精力。神絕對容不下任何人、任何東西存在我們和祂中間。
也許,現在該認真思考一下你的工作、計畫,你做選擇時的優先次序是什麼,這些是否為聽從君王,並單單事奉祂的結果呢?

瀏覽每日未得之民代禱

28 11月

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聯合,二人成為一體

創2:24

一體,這是很重要的真理。第二世紀的拉比Akiba針對這經文,為我們揭開了一個令人驚訝的資訊。他指出,男人的希伯來用詞「ish」,和女人的希伯來用詞「ishah」,包含兩幅重要的畫面。這兩個用詞之間,有兩個獨特的字母和兩個普通的字母。
獨特的字母是「Y o d 」和「Hey」。當把這兩個字母連接起來時,就是Yod-Hey,是神的聖名的編寫。也就是說,男女這兩個用詞聯合起來,就是神的名字。拉比Akiba說:「當丈夫和妻子在敬拜時,神就在他們當中,與他們同住。」

其次,兩個用詞中的普通字母是Aleph-Shin,希伯來文的「火」。拉比評注:「當他們沒有敬拜,火就吞噬他們。」
讓神在婚姻當中,是件重要的事。從希伯來文的象形文字中,我們看見了沒有神的婚姻,就成了一場最壯烈的「吞噬」(火的象形文字)。
神的聖名聯合了我與另一半,而我們的婚姻有神在當中嗎?

瀏覽每日未得之民代禱

29 11月

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聯合,二人成為一體

創2:24

在這描述婚姻範例的經文中,我們清楚地看見神的意旨——婚姻使兩人成為一體,這是神所命定的次序。
我們的內心深處都渴望神在我們的婚姻中,重新將我們聯合。但聯合裡更深層次的是「依附」(davaq),這涵蓋了屬靈的意義。
在申命記4:4、10:20、30:20,依附(davaq)是用來形容人對神的那份戀慕。可見,用來使婚姻中的兩人黏合在一起的,不純然是人為的努力,而是一種讓神介入兩人之間的膠合。是Yod-Hey,是兩人生命每一個部分的深深契合。
這教導對我特別重要。我熱愛目前的工作,喜歡仔細研讀神的話,然後與人分享我學習到的真理。然而,就在我熱衷於這事工時,卻不時忽略了我的‘ezer(幫手、妻子),她覺得自己處在我生命偏遠的第二位置上。她說得沒錯。我怎能學習明白了神設計婚姻的美好之後,卻無法落實在自己的婚姻中呢?我為此深感愧疚。所以,我該停筆了,去告訴她我愛她,我是與她相連的,而神必然在我們之中。把神放在我們的婚姻中,這就是我的責任!

瀏覽每日未得之民代禱

30 11月

你要往我本地本族去,為我的兒子以撒娶一個妻子

創24:4

是以利以謝找到利百加?不,是神揀選了利百加,並且讓以利以謝知道祂的選擇。就好比神揀選了那女人,把幫手(‘ezer)帶到亞當跟前。以利以謝唯一要做的,就是聆聽神的聲音。
現在我們明白為何這段婚姻是天賜良緣,因為這不是亞伯拉罕,也不是以利以謝的選擇,而是神的選擇。這故事中所有人應當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聆聽神的聲音和順服神。
以利以謝奉主人的吩咐要為以撒娶個妻子(lakakhta isha);實際上神早已為以撒選了妻子。以利以謝在神旨意中所需要做的,就是適時出現,並觀看神的工作。實際上,以利以謝的禱告(創24:12-15),正是反映了他如何徹底信靠和期待神的回應。

瀏覽每日未得之民代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