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穆斯林最需要福音的人

印度是近代宣教之父威廉克裡主要服事的國家,
但早年宣教士通常會先向印度教徒傳福音,
令同樣是未得之民的穆斯林福音工作,近200年呈真空狀態。
今天,在印度有高達100個穆斯林未觸、未得之民(MUUPGs),
每一個群體的人口均超過10萬!
4月2020 報導 黃穎穎

印度訪宣隊報導

2019年底,我們一行三人到印度進行訪宣。

12月的北印度十分寒冷,這一天更是我們在印度一個多星期來最冷的一天。後來看報導才得知那一天是德裡30年來最寒冷的一天。我們穿的衣服不夠保暖,冷得直哆嗦,於是加快腳步走到受訪者的家。

今天的受訪者是一對來自美國的夫婦J和K,他們在印度服事穆斯林接近20年,生活習慣已經和穆斯林相似,不像西方人那麼註重隱私,而是更喜歡打開家門接待客人,家裡也總是備好茶點和熱荼,迎接隨時上門拜訪的鄰居。

在印度,印度教徒與穆斯林聚居的地區不一樣。一般穆斯林聚居的地區環境較差,主要因為穆斯林以貧困者居多。走在路上,單從外表我們不太能看出穆斯林和印度教徒的分別,或許他們的服裝會有一些差別吧!但如果看名字就會很清楚,多數穆斯林的名字有「汗」(Khan)。

生活在他們當中

J和K是我們訪問的宣教士中少有服事穆斯林的。J向我們透露,直到今天,面對印度穆斯林的宣教團隊依然不多,但印度穆斯林人口增長迅速,可能已超過印尼成為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了。

在印度,穆斯林最集中的地方是克什米爾、喀拉拉邦、西孟加拉邦、阿薩姆邦和北方邦。比起其他國家,他們是世界上最大、最容易接觸的穆斯林群體。

雖然我們和J和K初次見面,但他們的友善與侃侃而談,使我們感到很親切。想起那幾天所接觸的宣教士,他們不約而同具備這種讓人感到親切,願意與他們聊天的氣質。他們坐在蓬單車上(Tut Tut)可以和司機聊人生;在餐廳用餐時可以打聽到服務員來自哪個邦;去市場買菜時可以關心菜販的需要。許多時候,福音就是透過這些友善的接觸傳出去了。

J和K剛到印度時,並不曉得如何向穆斯林宣教,只是想到穆斯林有強烈的群體認同感,要與他們分享福音,首先要進入他們的生活,欣賞他們的文化,與他們建立真誠的友誼關係。於是他們毅然放棄原本居住的高尚地區,搬到了一個有很多穆斯林的社區。然而,就算住在他們當中,第一年也只接觸到一個穆斯林;第二年接觸多一個,總共也就兩個人。後來,J想到或許可以開辦英文學校作為福音的橋梁,從那時起他們所接觸的人便源源不絕。

在辦校過程中,因為他們的印地語說得還不流暢,與印度人做事的文化也有差異,面對很多困難。然而恰恰因為他們開口請求穆斯林幫忙,友誼就展開了。過去那些年,他們已經和幾百個人建立關係,大部分是他們的員工、學生或家長。

「如果我們想要向穆斯林展現基督的救贖工作和大能,就必須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觀察來看見。這就是友誼起的作用。」J說。

問起他們在印度向穆斯林傳福會困難嗎?J回答:「大部分印度人對西方人的刻板印象,就是他們都是基督徒,這印象反而讓我們可以自然打開關於信仰的話題。」J接著又補充道:「穆斯林也認識爾撒(Isa),所以向他們介紹耶穌並沒有想像中困難。」

J停頓了一會兒,啜了一口馬薩拉茶(Masala Chai),繼續又說:「其實很多穆斯林是渴慕認識神的,當我們把真神介紹給他們時,他們的心是敞開的。最困難的反而是那些心已被世界的事物所迷惑的人。」

很好的福音橋梁

在印度營商宣教要面對的挑戰很大,不只是經營一門生意,還得爭取利潤和成績,否則會引起四周圍人的懷疑。

「有一次,30個宗教師一起來說要跟我學英文。我打開門做生意,不能拒絕他們啊!但我又擔心他們會對付我。最後,還是抱著忐忑的心接受了他們的報名。」

後來這些宗教師告訴J,他們的確是來觀察他是否別有目的?但上了他的課以後,卻發覺他的教學方式和教材很好。

「我們要讓當地人看到,我們不只來賺錢,也是要帶給他們祝福。」J分享他們多年來商宣的寶貴心得。

英文是印度的商用語,也是受教育和高階層人士使用的語言,因此在印度教英文可說是很好的福音橋梁。近幾年,印度越來越來難批準宣教士的入境簽證,因此擁有合法的工作簽證是必須的,而J發現神一早就為他們預備好這條路,使他們既可以透過這管道與穆斯林建立持續的關係,還可以明正言順拿到簽證留在印度。

這一路走來,J靠著神的幫助s累積了很寶貴的經驗,如今神使用他們幫助初來印度的宣教士,培訓他們以同樣方式開學校和拓展宣教事工。

印度穆斯林歸主的原因

在印度宣教近20年,J歸納印度穆斯林歸主有兩大主因:一、透過閱讀聖經;二、在夢中與基督相遇。他跟我們分享:「我有一個穆斯林員工剛來上班時,要求我提供她一個小空間,讓她可以定時禱告,我答應了她。從那時起,她對我們便不再存戒備之心。」

「有一次,她在我的桌上看到一本聖經,自己拿起來讀,結果發覺聖經並不如她所認知的那般邪惡。後來她便接受主了。」

當家人得知她信了主,想盡辦法要阻止,甚至把她嫁給一個穆斯林。當未婚夫知道她竟然是基督徒,感到十分生氣。然而,就在婚前兩天,耶穌在夢中向她的未婚夫顯現,結果未婚夫也信主了。

婚後,他們選擇留在社群內,為的是要向家人和朋友活出美好見證。這個決定使她面對很多壓力,但神為她預備靈命成熟的姐妹陪伴她,使她有信心面對這一切。後來,她和丈夫成功帶領了一些家庭成員信主。

類似這樣見證在J的宣教經歷中發生好幾次。他又分享了一個:「我曾經遇到一個年輕人,他內心集壓著許多怨恨,很容易發怒,有一次甚至還動手打我,只因為不認同我說的話!」

有一天這人來見J,直接跟他說:「我要聖經。」他沒說清楚為什麼要聖經,態度又不友善,加上他曾與J有過節,使J不敢冒然把聖經給他,就推說下星期才給他。第二個星期他又來了,依然用不怎麼友善的語氣說:「我要聖經,你給我一本聖經。」J再一次拖延他。直到第三個星期他再次要求時,雖然J還是搞不清他的目的,但憑信心把準備好的聖經交給他。那次之後,他便沒再見到這個人。

原來,當年有一個晚上,這年輕人夢見主告訴他要讀聖經,並吩咐他去找J拿聖經。說到這裡,J很得意地笑說:「神知道我的名字,衪竟然知道我的名字!」

後來,這年輕人自己讀聖經,深深被主耶穌吸引,便決定要跟隨主。

J告訴我們:「如果穆斯林有機會讀聖經,99%會信主的。」神的話充滿能力這件事在MBBs(註)的見證中特別清楚。

註:「穆斯林背景歸主者」的英文縮寫

印度穆斯林的困境

我們在德裡最後一天,遇上印度國立伊斯蘭大學(Jamia Millia Islamia, JMI)發生衝突事,多名學生受傷,場面一發不可收拾。這場衝突始於大學師生早前發起遊行,表達對《公民身分修正案》(Citizenship Amendment Bill, CAB)》排除穆斯林的不滿。

印度穆斯林與印度教徒向來積怨很深,星星之火就足以燎原。印度教本是印度的古老宗教,而伊斯蘭教則是12世紀突厥人入侵北印度時大規模傳入。當英國人抵達印度海岸時,伊斯蘭教已統治印度幾百年。英國殖民主義者一再挑撥兩者的矛盾,造成嚴重衝突,最終導致1947年的印巴分治,留下無數血淚故事。

今天,印巴分治時期留在印度的幾千萬穆斯林已增長到接近2億,占印度人口15%;伊斯蘭教也成為僅次於印度教人口第二多的宗教。近年,印度人民黨(BJP)執政,企圖打造一個以印度教為中心的印度民族主義社會,有意識打壓勢力漸大的伊斯蘭教,包括2019年8月初取消穆斯林地區查謨—克什米爾邦(Jammu and Kashmir)的自治權,並圍捕成千上萬名穆斯林;之後阿薩姆邦(Assam)公布的新版國家公民登記名單中,大部分穆斯林因不在名單上而被遣送出境;接者便是通過《公民身分修正法案》(CAB)讓印度教、基督教、佛教移民儘快取得公民身分,卻獨缺了穆斯林。

種種邊緣化穆斯林的政策燃起穆斯林怒火,我們離開新德裡後,印度全境出現多年未有的大規模示威,各地爆發警民衝突。

誰願意去?

穆斯林人口在印度雖然有近兩億,
但在人口超過12億以印度教為主的國家,
他們依然是邊緣的一群。
可以預見未來穆斯林勢必會
加強鞏固社群的凝聚力,
以對抗目前的劣勢。如此一來,福
音會否更難穿透社群的藩籬,進入個人生命呢?

今天,全世界有1,347個「福音未觸、未得之民」
(Unreached, Unengaged Peoples, UUPGs),
他們是最需要福音的人,
印度穆斯林是其中之一。
讓我們一起求主呼召更多人像J和K,
願意去到他們當中,向他們活出神的愛。

宣教士傳記(一)莫賓‧汗
Missionary Biography, Mobin Khan

014月

莫賓賓‧汗是印度瓦拉納西人,從小生長在遜尼派穆斯林家庭中,被教導用阿拉伯文讀可蘭經。雖然印度人使用很多種語言來溝通,卻沒有人使用阿拉伯文。長大後,莫賓被送到穆斯林門徒訓練學校,學習可蘭經關於阿拉、人類、天使及預言。老師說神送給人類4本聖書:妥拉(Torah):給先知摩西的信息;詩篇:給先知大衛的信息;福音:給先知耶穌的信息;可蘭經:給先知穆罕默德的信息。 莫賓曾經問老師:「您已經教我們第4本書可蘭經了,請問您什麽時候會教我們另外3本書?」
老師回答說:「另外3本書是給猶太教徒和基督徒的。」
當時未滿6歲的莫賓心想:「猶太教徒和基督徒擁有一些穆斯林沒有的東西。」因此他又問老師:「您可以給我看那3本書嗎?既然都是神給人類的,我也想看看。」但老師回答:「不行,因為猶太教徒和基督徒竄改了上帝的信息。」

代禱文

天父,求聖靈預備他們的心來遇見偉大的基督,在耶穌裡尋到完全的愛與身分認同。宣教工作要在荒地中展開,非常需要宣教士和無數的後勤支持者、代禱者,懇求莊稼主為這地的百姓預備一切,使他們早日能聽見福音、莊稼不再黴爛。求父神悅納我們今日眾人的祈禱,在此地松土動工。奉主耶穌基督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024月

宣教士傳記(二)莫賓‧汗
Missionary Biography, Mobin Khan

莫賓在大學時期就讀軍校,受訓準備成為一位軍官。他在軍校認識一位基督徒軍官,有一晚他向莫賓傳福音。莫賓被軍官所傳遞的內容嚇到,他說:「當你死後,你會下地獄,而我會進入天堂,因為我相信耶穌。」
隔天早上,莫賓又去找那位基督徒,請他再說一次昨晚分享的內容。那位軍官為了讓自己所說的具說服力,想找另一位基督徒來一起說服莫賓,但被拒絕了,這位基督徒說:「你是在浪費時間,難道你不知道莫賓是穆斯林嗎?他永遠都不會成為基督徒的。」
這位軍官不死心,他覺得至少要給莫賓一本新約聖經。莫賓不知道這本書就是聖經,否則他絕不會收下。當他讀到羅馬書5:8「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時,深深被感動,將自己的心獻給了耶穌,那一年是1968年。 作物。

代禱文

天父,求你讓印度成千上萬的穆斯林能夠接觸聖經、被上帝滿有能力的話語觸摸更新。賜給他們啟示的靈,幫助他們明白並經歷你真實的道。並藉著主耶穌基督與神和好,以神為樂。求莊稼主打發更多基督徒來到印度穆斯林身邊,有傳福音的熱忱,為主做美好的見證。奉主耶穌基督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宣教士傳記(三)莫賓‧汗
Missionary Biography, Mobin Khan

034月

莫賓知道上帝揀選他向穆斯林傳福音,因此他先在印度浦那大學(University of Poona)取得博士學位,然後再到美國福樂神學院(Fuller Seminary)完成神學博士裝備。他的妻子葛蕾蒂(Gladys)也領受上帝對她的呼召,完成神學裝備,與莫賓配搭事奉。

有一次,莫賓和葛蕾蒂出於好奇心,在電話簿裡尋找和自己相同名字的人,結果驚訝地發現電話簿中大約有20幾位名叫汗(Khan),這些人應該都是來自穆斯林背景,於是開始將福音手冊寄給所有住在南加州及其他都會區的穆斯林。這些人收到福音小冊後有好的回應,鼓舞了莫賓夫妻。 後來,他們使用穆斯林能明白的方式撰寫福音手冊,並寄給其他75個國家的穆斯林。莫賓也和「全球福音錄音網」的同工合作,幫助他們為穆斯林編寫簡單易懂的福音材料。
莫賓的見證讓我們看見,當一個穆斯林降服於全能神時,神可以大大使用他來祝福更多穆斯林。

資料來自:Christian Missions in Many Lands, and A Testimony, by M. Mobin Khan

代禱文

天父,祈禱更多穆斯林歸主者,像莫賓夫婦一樣展開福音行動;為自己的同胞制作合適的福音材料;用他們易於理解的方式傳福音。求主祝福印度穆斯林中的福音工作大有影響力,結出許多果子來,因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人!你賜給穆斯林歸主者剛強的信心,不以福音為恥,用諸般的智慧在自己的群體中興旺福音。奉主耶穌基督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印度朱尼塔人
Juneta People of India

044月

印度朱尼塔人是一個人數不多的族群,他們經年累月生活在緊張的氣氛中,因為他們的家園很不安全。他們居住在巴基斯坦邊界,經常受到來自巴基斯坦的威脅和張力。
目前有325位朱尼塔人分散居住在印度西邊的拉賈斯坦邦(Rajasthan)、古吉拉特邦(Gujarat)和旁遮普邦(Punjab);其他朱尼塔人則居住在緊鄰巴基斯坦的信德省(Sindh)。當中有小部分穆斯林是1947年巴基斯坦經歷流血分割時,自願選擇移居到以印度教徒為主的印度。
20年前,朱尼塔群體中的一個成員穆罕默德‧汗‧居內久(Mohammad Khan Junejo)曾是巴基斯坦的總理,他呼籲印度跟巴基斯坦協商,以減緩駐營在兩國邊界軍人所引起的張力,此舉使兩國免除了一場災難。
今天,許多朱尼塔人仍然活躍參與政治,不過更多人投身在農業相關的商業活動中。雖然朱尼塔人因居住在好戰國家的邊界而飽受威脅,但他們的屬靈生命更危險,因為他們至今尚未曾聽聞福音。

代禱文

天父,朱尼塔人生活在動蕩之地,很難聽到福音,求你使用遠處近處的基督徒和福音資源,把和平大君王的名字帶給他們,使他們尋求你,經歷投靠神的平安,並知道山雖動搖至海心,但神是永恒的避難所,是他們的力量,是患難中隨時的幫助。你也讓朱尼塔人成為和平之子,將神的平安帶給周邊群體。奉主耶穌基督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米雅納人
Miyana People

054月

一位米雅納漁夫對自己的成就非常自豪,因為他今年的漁獲量超越過往的紀錄。不過他也知道這樣的成就無法與先祖們的成就相比,他的家族和部落長老常常述說很久以前祖先在軍事上的成就。今天他們部落最偉大的事情,只剩下維持群體的身分認同而已。
雖然米雅納人居住在印度,但他們的文化比較接近巴基斯坦文化。按照傳統,米雅納人屬於拉吉普特人,很久以前從巴基斯坦移居到現在印度西部的喀奇縣(Kutch)。今天有近4萬名米雅納人居住在印度與巴基斯坦邊界的古吉拉特邦(Gujarat)。
米雅納人以漁業和農業維生,沒有土地的人則多為臨時工,他們和其他穆斯林有商業互動,但不與低種姓或賤民群體互動。雖然米雅納人是穆斯林,但他們和印度教徒維持良好關系。
米雅納人是在13世紀歸信伊斯蘭教,他們至今仍是未得之民,也沒有宣教工人向他們傳福音。

代禱文

天父,求聖靈預備他們的心來遇見偉大的基督,在耶穌裡尋到完全的愛與身分認同。宣教工作要在荒地中展開,非常需要宣教士和無數的後勤支持者、代禱者,懇求莊稼主為這地的百姓預備一切,使他們早日能聽見福音、莊稼不再黴爛。求父神悅納我們今日眾人的祈禱,在此地松土動工。奉主耶穌基督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波達拉人
Bhodala People

064月

戈皮(Gopi)是一位波達拉漁夫,居住在古吉拉特邦。他滑著小獨木舟要上到一個水上小屋的甲板上,興奮地大叫:「馬利亞,鮑烏快要回家了!」
一位矮小的女人走出小屋,乍聽這個消息,驚訝得哭泣起來。戈皮跑過去抱著她說:「鮑烏沒有死在海上,雖然他被巴基斯坦人抓走,但有一些善良的巴基斯坦穆斯林幫助他逃回家。」
馬利亞激動地說:「阿拉回應了我的禱告!」
在過去的幾年,巴基斯坦拘留了幾百位波達拉漁夫,因為他們進入了巴基斯坦的領海。附近海域的魚都被大商船捕捉,導致波達拉漁夫捕獲的魚量不足難以維持生計,只好挺而走險。當他們進入禁區而被拘留時,船只通常會被沒收。
8,000名波達拉人只是名義上的穆斯林。

代禱文

天父,憐憫波達拉人會成為穆斯林,只是因為還沒有機會聽聞你,才承襲了傳統的信仰教導。求慈悲的父神,興起各種機會讓他們聽見你的故事,知道你是平靜風和浪的神,是彼得在終日無獲中,引導他在水深之處下網打魚的神。求你來到波達拉人生命的船上,使他們如同彼得經歷你的同在、豐盛,並深深敬畏你。奉主耶穌基督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印度朱尼塔人
Juneta People of India

074月

印度朱尼塔人是一個人數不多的族群,他們經年累月生活在緊張的氣氛中,因為他們的家園很不安全。他們居住在巴基斯坦邊界,經常受到來自巴基斯坦的威脅和張力。
目前有325位朱尼塔人分散居住在印度西邊的拉賈斯坦邦(Rajasthan)、古吉拉特邦(Gujarat)和旁遮普邦(Punjab);其他朱尼塔人則居住在緊鄰巴基斯坦的信德省(Sindh)。當中有小部分穆斯林是1947年巴基斯坦經歷流血分割時,自願選擇移居到以印度教徒為主的印度。
20年前,朱尼塔群體中的一個成員穆罕默德‧汗‧居內久(Mohammad Khan Junejo)曾是巴基斯坦的總理,他呼籲印度跟巴基斯坦協商,以減緩駐營在兩國邊界軍人所引起的張力,此舉使兩國免除了一場災難。
今天,許多朱尼塔人仍然活躍參與政治,不過更多人投身在農業相關的商業活動中。雖然朱尼塔人因居住在好戰國家的邊界​​而飽受威脅,但他們的屬靈生命更危險,因為他們至今尚未曾聽聞福音。

代禱文

天父,朱尼塔人生活在動蕩之地,很難聽到福音,求你使用遠處近處的基督徒和福音資源,把和平大君王的名字帶給他們,使他們尋求你,經歷投靠神的平安,並知道山雖動搖至海心,但神是永恒的避難所,是他們的力量,是患難中隨時的幫助。你也讓朱尼塔人成為和平之子,將神的平安帶給周邊群體。奉主耶穌基督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米雅納人
Miyana People

084月

一位米雅納漁夫對自己的成就非常自豪,因為他今年的漁獲量超越過往的紀錄。不過他也知道這樣的成就無法與先祖們的成就相比,他的家族和部落長老常常述說很久以前祖先在軍事上的成就。今天他們部落最偉大的事情,只剩下維持群體的身分認同而已。
雖然米雅納人居住在印度,但他們的文化比較接近巴基斯坦文化。按照傳統,米雅納人屬於拉吉普特人,很久以前從巴基斯坦移居到現在印度西部的喀奇縣(Kutch)。今天有近4萬名米雅納人居住在印度與巴基斯坦邊界的古吉拉特邦(Gujarat)。
米雅納人以漁業和農業維生,沒有土地的人則多為臨時工,他們和其他穆斯林有商業互動,但不與低種姓或賤民群體互動。雖然米雅納人是穆斯林,但他們和印度教徒維持良好關系。
米雅納人是在13世紀歸信伊斯蘭教,他們至今仍是未得之民,也沒有宣教工人向他們傳福音。

代禱文

天父,求聖靈預備他們的心來遇見偉大的基督,在耶穌裡尋到完全的愛與身分認同。宣教工作要在荒地中展開,非常需要宣教士和無數的後勤支持者、代禱者,懇求莊稼主為這地的百姓預備一切,使他們早日能聽見福音、莊稼不再黴爛。求父神悅納我們今日眾人的祈禱,在此地松土動工。奉主耶穌基督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波達拉人
Bhodala People 094月

戈皮(Gopi)是一位波達拉漁夫,居住在古吉拉特邦。他滑著小獨木舟要上到一個水上小屋的甲板上,興奮地大叫:「馬利亞,鮑烏快要回家了!」
一位矮小的女人走出小屋,乍聽這個消息,驚訝得哭泣起來。戈皮跑過去抱著她說:「鮑烏沒有死在海上,雖然他被巴基斯坦人抓走,但有一些善良的巴基斯坦穆斯林幫助他逃回家。」
馬利亞激動地說:「阿拉回應了我的禱告!」
在過去的幾年,巴基斯坦拘留了幾百位波達拉漁夫,因為他們進入了巴基斯坦的領海。附近海域的魚都被大商船捕捉,導致波達拉漁夫捕獲的魚量不足難以維持生計,只好挺而走險。當他們進入禁區而被拘留時,船只通常會被沒收。
8,000名波達拉人只是名義上的穆斯林。

代禱文

天父,憐憫波達拉人會成為穆斯林,只是因為還沒有機會聽聞你,才承襲了傳統的信仰教導。求慈悲的父神,興起各種機會讓他們聽見你的故事,知道你是平靜風和浪的神,是彼得在終日無獲中,引導他在水深之處下網打魚的神。求你來到波達拉人生命的船上,使他們如同彼得經歷你的同在、豐盛,並深深敬畏你。奉主耶穌基督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印度辛革拉信德人
Hingorza Sindhis in India 104月

有什麼群體會橫跨兩個國家、信奉兩種主要宗教、有人很貧窮,但也有人非常富有呢?那就是信德人了!
多數信奉伊斯蘭教的信德人居住在屬巴基斯坦的信德省。1947年,當巴基斯坦與印度分治時,原來居住在這裡的信德印度教徒,被迫逃離這塊祖先的土地,移居到印度。
信德印度教徒非常勤勞,他們擅長經商,因此普遍過著富裕的生活;信奉伊斯蘭教的信德人則相反,多數人的生活十分貧困。
曾經有一段時間,信德人都是印度教徒,當伊斯蘭宣教士到他們當中時,多數信德人改信伊斯蘭教。
居住在巴基斯坦和印度的信德人有3,200萬人,像這樣人數眾多的群體通常會分割成小一點的次群體,信德族就有39個次群體,而辛革拉信德族就是其中之一。雖然辛革拉信德人信 奉伊斯蘭教,但他們居住在印度。
次群體之間以不同的族系、語言及聯盟作為區隔,有時候次群體之間存有隔閡,是因為過去曾經發生過衝突。沒有人知道讓辛革拉信德族和其他次群體分裂的真實原因,不過,辛革拉信德人認為自己來自拉吉普特,這個認同上的差異可能導致他們與其他次群體有所分別。

代禱文

天父,如此龐大的信德人還沒有聽聞福音的機會,我們為著將來傳福音給辛革拉信德人的宣教士來禱告,求主在各方面預備他們,對你有全備的認識及宣教裝備,帶著福音向辛革拉信德人叩門;你為宣教士開啟無人能關之門,使你僕人耕耘的福音果效能深遠廣大地影響這個群體。辛革拉信德人必盡數回轉歸向你。奉主耶穌基督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諾德人
Node People 114月

如果你屬於印度這個龐大國家中的一個少數族群,你會如何呢?你可能會成立屬於自己族群的社會福利協會,為自己的族群謀求福利,提昇生活素質。居住在印度古吉拉特邦的諾德人只有3,400人,他們為自己的種姓成立的協會,稱為「諾德迦瑪」(Node Jamat)。
諾德人是沒有自己土地的遊牧民族,像其他群體一樣,許多諾德人選擇移居到印度其他城市尋找工作機會。他們除了從事畜牧工作以外,同時也是農民,或從事與農業相關的勞動行業。
諾德人不和其他群體通婚,他們當中有許多氏族,例如薩米迦(Sameja)就是其中之一。所有氏族的地位都是平等的。
諾德人移居到古吉拉特邦的喀奇縣之前,他們居住在巴基斯坦的信德省,而今日仍有少數的諾德人居住在那裡。

代禱文

天父,為這個種姓協會的領導者禱告,願他們認識耶穌,帶領諾德人領受救恩並成為忠心門徒。也求神興起被聖靈充滿、結滿聖靈果子的福音工人,願意到他們當中介紹這些福音資源。「他們本是製造帳棚為業。保羅因與他們同業,就和他們同住,一同做工。每逢安息日,保羅在會堂裡辯論,勸導猶太人和希臘人。」求神興起印度的帶職宣教士、基督徒,滿心歡喜地將福音帶到諾德人當中。奉主耶穌基督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桑海人
Sandhai People 124月

桑海人有80個氏族,因此很難認識所有的親戚、堂兄弟姊妹等。
桑海人過去是遊牧民族,他們曾經居住在巴基斯坦的信德省,在300多年前移居到印度的古吉拉特邦。此外,桑海人只跟自己的族群通婚。許多桑海人以畜養牛隻、羊群和水牛維生。在古吉拉特邦的索拉什特拉(Saurashtra)的桑海人則多數從事農業工作。
雖然官方上桑海人是遜尼派穆斯林,但他們也信民間信仰,包含舉行一些含有神祕力量的儀式。他們不只會說古吉拉特邦的商業語言古吉拉特語,還會說信德語和喀奇語。
現在已經有古吉拉特語和喀奇語的部分聖經翻譯、全球福音錄音網及《耶穌傳》電影。天父對桑海人有一個美好計畫,要將福音的好消息帶到他們當中,你願意參與在這個計畫當中嗎?

代禱文

天父,願真理的光照進他們的文化當中,向他們顯現你的權能及榮耀。福音資源能廣傳於桑德群體間。也求神建立教會在他們當中,並興起更多新門徒。「他們都專注於使徒的教導和彼此的團契,擘餅和祈禱。」祝福桑德族群體中有許多家教會興起,彼此合一,神天天將得救的人加給他們。奉主耶穌基督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羅以瑪人
Royma People 134月

羅以瑪人來自巴基斯坦信德省,大約有400人左右,目前多數是居住在古吉拉特邦的遊牧民族。羅以瑪這個群體又分為好幾個族系,稱為阿塔克(Atak),每一個的地位都是平等,他們也用阿塔克作為自己的姓氏。羅以瑪人與其他群體不同,他們能接受與其他族群通婚,只是會比較傾向和表、堂兄弟姊妹結婚。
羅以瑪人幾乎都以畜養牛隻維生,還有一些人會同時從事農業工作。羅以瑪人與其他居住在古吉拉特邦喀奇縣的人一樣,許多選擇移居到印度其他地方尋找工作。羅以瑪人擁有自己的種姓協會(Royma Jamat),負責維護社群的福利。
羅以瑪人都是遜尼派穆斯林,雖然已經有喀奇語福音材料,但他們仍然是未得之民。

代禱文

天父,雖然現在還沒有羅以瑪人相信耶穌,但是求神興起新信徒來向其他人分享上帝的作為,使羅以瑪人意識自己需要一位救主,敞開心歡迎你。禱告羅以瑪的領袖被聖靈引導,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開始影響各個族系歸向你。求聖靈興起環境,求神興起門徒運動,使他們積極地向印度的穆斯林群體傳福音。奉主耶穌基督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加德海人
Gadhai People 144月

在過去當食鹽還是很貴重的商品時,有一句話說:「你比你吃的鹽更有價值嗎?」英文的薪水(Salary)這個字就是源自於拉丁文的食鹽這個字。
印度是全世界第3大食鹽生產國,其中居住在古吉拉特邦的加德海人主要以販賣食鹽維生。在食鹽的製作過程中,人們需要在冰凍的夜晚,花幾個小時以超過華氏100度的溫度去翻炒。
「加德海」的字面意思是「養驢的人」,因為很久以前驢子還是主要承載貨物的動物時,加德海人曾經以飼養驢子維生。他們曾經屬於拉吉普特的貴族階級,但當他們轉信伊斯蘭教時,就失去了這地位。
今天只剩下約100位加德海人,他們都是穆斯林。耶穌曾經講過一個牧羊人放下99隻羊,去尋找一隻迷羊的比喻,由此我們知道耶穌非常看重加德海人。加德海人使用古吉拉特邦的官方語言,也有人會說烏爾都語(Urdu)。兩種語言已有聖經及其他福音資源的翻譯,不過需要有人去向加德海人分享福音好消息。

代禱文

天父,羅馬書說:「人未曾信祂,怎能求祂呢?未曾聽見祂,怎能信祂呢?沒有傳道的,怎能聽見呢?」求你為加德海人預備牧人,將他們尋回天父家中,恢復尊貴身分;教導他們認識遵行你的聖言。加德海人雖微小,但鹽也只需一點就有味道,你使他們成為世上的鹽,使許多人認識你不壞的鹽約。奉主耶穌基督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拉賈斯坦邦朗哈人
Langha People of Rajasthan 154月

有一個群體專門在慶祝生活重大事件時負責彈奏樂器,他們過著怎樣的生活呢?多數的朗哈人居住在印度西部的古吉拉特邦和拉賈斯坦邦,從事農業、牧羊或經營小規模的商業活動,但他們最為人所知的是音樂才華和技能。他們在出生、結婚、葬禮或穆斯林各種慶典中彈奏傳統音樂,為資助或付錢給他們的人作曲或歌唱。近年,朗哈人在南亞的娛樂事業中非常成功,有些人甚至在印度及世界上巡迴演奏印度傳統樂曲。
多數朗哈人的母語是馬瓦里語(Marwari),與印地語(Hindi)有很多共用的詞彙,但馬瓦里語並不屬於政府或教育使用的官方語言。朗哈人通常會與自己的族群通婚,但不會與直系親屬結婚。

代禱文

天父,興起印度信徒來成為朗哈人的朋友,帶領他們認識耶穌。你也用音樂、詩歌來接觸得著朗哈人的心,讓他們可以敬拜讚美你,向萬民歌頌你的慈愛,述說一切你奇妙的作為。求神興起使者,將馬瓦里語的聖經與《耶穌傳》帶給朗哈人。奉主耶穌基督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哈迪姆人
Khadim People 164月

有一小群穆斯林居住在印度,他們不為人注意,「約書亞計畫」只記載了他們大約有400人、使用烏爾都語、多數人信奉伊斯蘭教、尚沒有基督徒,他們是哈迪姆人。如果你在Google上搜尋這個族群,連維基百科的介紹頁面都找不到,你只會搜尋到一個鞋店的網站。
目前已有烏爾都語聖經,所以有些人認為哈迪姆人可以自己去找聖經來看,決定要不要接受耶穌的救恩。但這不是上帝作工的方法,祂愛每一個自己創造的人,甚至差遣獨生愛子為了世人的罪,道成肉身死在十字架上。上帝是一位會去追尋失喪靈魂的神,因為祂不願意任何人錯過接受救恩和永生的機會,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為哈迪姆人禱告。儘管他們的人數稀少,使用的語言很少人使用,甚至居住在偏遠的地方,但是上帝非常看重這群人。

代禱文

天父,請把對哈迪姆人的負擔放在宣教組織、眾教會心上,興起宣教士願意去向哈迪姆人傳福音,讓眾教會成為禱告及後勤支持。為印度信徒禱告,求神點燃他們心中的渴望,去帶領哈迪姆人成為主的門徒。求神柔軟哈迪姆人的心,施行大能與奇事,帶領這個群體進入神的國度中。「於是他起來,往他父親那裡去。相離還遠,他父親看見,就動了慈心,跑去擁抱著他,連連親他。」為哈迪姆人能回到天父家中禱告。奉主耶穌基督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尼亞拉人
Nyaria People 174月

有一位女人擔憂地說:「我沒有看見他們。」另一位女人也說:「我也沒看到。」
第一位女人又說:「可是他們應該要出現在這裡才對,他們一定在這裡,我們來為他們禱告,我們的神是信實的。」
這兩位女人站在一大群人當中,人群中有男人、女人及小孩,人山人海,多到看不到邊界。突然間,第二位女人指向一個方向說:「看!尼亞拉人在那裡。」 如果啟示錄第7章歡慶上帝榮耀的時刻就是現在的話,那尼亞拉人就會在當中缺席,因為今天所有尼亞拉人都信奉伊斯蘭教,沒有人相信耶穌。
但今天當你和其他代禱者一起為尼亞拉人禱告時,他們就有機會加入上帝屬靈的大家庭當中。

代禱文

天父,你正在等候尼亞拉人來到你面前,求你親自吸引尼亞拉人,為他們能聽聞福音來開道路。「此後,我觀看,看見有許多人,沒有人能計算,是從各邦國、各支派、各民族、各語言來的,站在寶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樹枝,大聲喊著說:『願救恩歸於坐在寶座上我們的神,也歸於羔羊!』為尼亞拉人能加入永恆國度敬拜羔羊的行列來禱告。奉主耶穌基督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阿加里亞社群
Agaria Community 184月

你可以追溯你的祖先到幾代之前呢?兩代還是三代?阿加里亞人相信自己的種姓從世界的起初就已經存在。他們的名字是印地語「火」的意思,他們已經好幾個世代從事煉鐵工作。
直到今日,阿加里亞人的工作仍然與金屬相關,他們用金屬製造斧頭、犁刀與鐮刀等農業工具。有些人轉而從事農業或畜牧業,也有人製造木製玩具,例如兒童使用的木頭面罩等。 阿加里亞人的孩子很小就開始工作,因此只有10%的識字率。雖然有些遲,不過他們已漸漸重視教育,許多父母開始努力工作,將孩子送到學校就學。 在1950年代,印度憲法賦予阿加里亞人所屬的種姓一些特權,以保障他們能夠在政府部門工作、接受教高等教育,使他們享有基本的權益。雖然如此,有些阿加里亞人仍為債務所苦,無法過更舒適的生活。
多數阿加里亞人信奉印度教,不過也有些人是穆斯林,目前沒有已知的基督徒。

代禱文

天父,求差遣福音使者讓阿加里亞人認識創始成終的上帝,敬畏你是世界的源頭。也讓看重族譜的他們能明白,成為上帝屬靈家中的一分子是何等有價值的事,渴望進入神的家中。求神幫助新一代的孩子們,教育和識字機會提升,可以透過聖經文字、福音單張認識跟隨耶和華,影響阿加里亞群體。奉主耶穌基督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米爾席克人
Mirshikar People 194月

男人要付上哪些代價才能「得到」一位妻子呢?是一束玫瑰花,還是一盒巧克力?米爾席克人需要完成一個艱難的挑戰才能結婚。傳統上,米爾席克男人需抓到一隻兇猛的黑頸鸛(Loha Sarang)才能娶得妻子。
在米爾席克人的婚禮進行中,會放出一隻黑頸鶴,這時新郎需要拿一隻補鳥棒去捉牠,使用棒子的目的是讓人跟鶴之間有一個安全距離,鶴就不會受到驚嚇。接著新郎會揮舞著沾有糖漿的棒子,使黑頸鶴身上的羽毛黏在糖漿上,新郎就能成功抓到它,這樣他就可以進入新娘的家,否則婚禮就會延期。這個傳統一直延續,直到有一次一隻黑頸鶴用像匕首般鋒利的嘴刺傷一位新郎,這個傳統才停止。
今天大約有1萬米爾席克人,而且只有在印度才能看見他們的蹤影,他們是至今尚未曾聽聞福音的未得之民。

代禱文

天父,禱告他們打開眼睛看見天上那位為他們捨命的新郎。「我必聘你永遠歸我為妻,以仁義、公平、慈愛、憐憫聘你歸我,也以誠實聘你歸我,你就必認識我耶和華。」願他們被你的屬性、重價犧牲的愛感動,切切尋求並回應神對他們的愛。求神差派合適使者來向印度米爾席克人宣揚你的愛。奉主耶穌基督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潘甘人
Pangan Community 204月

你曾經看過印度的紗麗嗎?印度的紗麗是用閃亮的絲綢製作而成。
潘甘人居住在印度西南方的馬尼普爾邦(Manipur),當地婦女養蠶已經有好幾個世紀了。在絲路仍是重要貿易通路的年代,馬尼普爾邦便販賣非常多絲綢到中國的雲南省。
近幾年,馬尼普爾邦也開展一些復甦絲綢工業的計畫,不過目前的生產效率只有日本生產效率的2/3,因此有顧問向他們傳授日本現代生產絲綢的技術,希望能提昇產量。
現在印度有12萬潘甘人,使用馬尼普爾語,這語言在印度的大學中是一種重要的語言,除了用於傳講知識以外,也有專門教授此語言的課程。
潘甘人是穆斯林,尚沒有人信奉基督教,不過聖經已有他們能明白的語言翻譯本。

代禱文

天父,幫助他們改良謀生技術,自給自足。求將你的話語啟示給潘甘人,讓他們成為門徒,並向其他人傳福音。求主差遣工人向潘甘人傳福音、建立本地教會、興起本地忠心的傳道人。祝福潘甘信徒活出有見證力的生命,遠離罪惡;「堅固你們的心,使你們在我們的主耶穌同他眾聖徒來臨的時候,在我們父神面前,成為聖潔,無可指責。」奉主耶穌基督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班都卡人
Pangan Community

214月

班都卡人居住在印度北邊,班都卡的意思是製造槍枝的人,他們大約有700人,居住在查謨與克什米爾邦(Jammu and Kashmir)的大城市,這個邦是印度唯一以穆斯林為大宗的地區。
雖然班都卡人屬於鐵匠種姓,但他們相信製造及修理槍枝的工作比其他鐵匠更高人一等。
班都卡人居住的地區與印度教文化差異很大,向來與印度教統治者對立,因此經常產生衝突。印度政府對於此地區的槍枝施加嚴格管制,導致班都卡人的生計受到嚴重威脅。
班都卡人百分之百信奉遜尼派伊斯蘭教,生活非常單純,主要使用現金交易,沒有自己的土地,而他們嚴格遵循傳統關於婚禮及孩子誕生的儀式。
目前沒有福音的工人在他們當中,但聖經、耶穌傳、福音資源、廣播節目等等都有克什米爾主要語言的翻譯。

代禱文

天父,求賜給班都卡人柔軟的心,對聖經資源感興趣;得著他們的屬靈領袖,帶領虔信伊斯蘭教的班都卡人進入福音的門。差派福音工人前往,興起門徒運動。「你有許多工匠,就是石匠、木匠,和一切能做各樣工的巧匠……你當起來做工,願耶和華與你同在。」班都卡人得救後,求你不只建造他們成為神的殿,也賜他們恩賜天賦來榮耀你。奉主耶穌基督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克什米爾邦的巴特人
Kashmiri Bhat 224月

加赫(Jahor)常常彈奏著吉他,也很喜歡唱歌和說故事,他的夢想是成為寶萊塢電影中的大明星,獲得許多財富和名聲。因此也許有一天他會離開克什米爾邦,到孟買(Mumbai)追尋夢想。
加赫是居住在克什米爾邦的巴特人,這個群體從事娛樂事業很久了,可是他們不明白金錢與名聲無法帶給他們快樂,始終對這個錯誤想法深信不疑。
在西元1295年時,剎帝利王朝的帕塔帕‧櫓達王(King Patapa Ruda)雇用克什米爾邦的巴特人成為皇宮裡的吟詩者及表演者。
這個群體90%人信奉印度教;10%是穆斯林。今天我們為穆斯林禱告,但印度教徒也需要我們的禱告,這個群體幾乎沒有基督徒。

代禱文

天父,願克什米爾邦巴特人被詩歌吸引,遇見真理的上帝。為他們能使用音樂恩賜來傳福音禱告。「摩西和以色列人向耶和華唱這歌,說:『我要向耶和華歌唱,因祂大大得勝,將馬和騎馬的投在海中。耶和華是我的力量,是我的詩歌,祂也成了我的拯救。這是我的神,我要讚美祂。』」禱告他們能像摩西,使用歌聲讚美上帝,並門訓周圍的人活出得勝、聖潔的生活。奉主耶穌基督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邦巴人
Bomba People

234月

阿里(Ali)是位大約20歲的邦巴年輕人,他正在規畫去麥加朝聖的旅程,一邊忍不住思索:「世界上到底有多少個神明呢?印度教說有幾百萬個神;伊斯蘭教卻說只有一位神。就算穆斯林所說的是真的,如何確定阿拉就是獨一真神呢?」阿里不敢公開詢問這些問題,因為他的父母是遜尼派穆斯林,如果他們知道阿里對伊斯蘭教存有疑問,一定會感到很生氣,他只能將這些疑問埋在心裡。
傳說中,邦巴人在幾百年前從阿拉伯半島移居到北印度,因此阿里希望可以在朝聖途中找到自己的根源。沒有人知道這傳說是真是假,但如果他們真的源自阿拉伯半島,那這個群體的人全部都信奉伊斯蘭教就非常合理了。
邦巴人使用多葛語(Dogr Language),現在已經有完整的聖經及福音廣播節目翻譯,但這群體幾乎沒有人相信耶穌。

代禱文

天父,邦巴人從小不敢思想其他信仰的可能,求你打破這個屬靈枷鎖,使他們藉由完整的聖經及福音廣播來找到真理的答案!明白耶穌不只是先知,而是為他們捨命贖罪的真神兒子。聖靈引領邦巴人掙脫伊斯蘭教條的綑綁,單純地領受因信稱義的救贖。為孤單的初信者禱告,在諸多挑戰中被堅固、靈命長成,有智慧地為主得人。奉主耶穌基督名求,阿們。

瀏覽每日聖經原文靈修

30天為穆斯林禱告——第01天
薩赫勒的富拉尼人
Pray for the Fulani of the Sahel

244月

昨天的碗盤堆疊在伊撒塔(Issata)泥屋的家門邊。太陽升起,沙粒在日光下閃爍。客人仍在她家院落中央的帳篷裡熟睡著,他們在吃喝完冰涼的木槿飲料、小米蒸粗麥粉和魚腥葉燉湯後才去睡的。他們在3個月前就已經來到她家。伊撒塔起身,洗臉、洗手和腳,然後跪下禱告。
伊撒塔是一位富拉尼(Fulani)婦女。富拉尼是全球人數最多的遊牧族群,也是非洲最大的未及之民群體。他們有3,500萬人,從非洲東部到西部遊走在整個薩赫勒地區。伊撒塔如同許多富拉尼婦女一樣,一年之中有9到10個月丈夫不在身邊。富拉尼的男人以牧羊或貿易為業,女人則在村落裡等著男人回家。
伊撒塔的人生以「koddirgal」為中心,就是熱情好客!這是富拉尼人行為準則中的最高價值。她從來不過問客人要待多久,也不要求他們幫忙家務或付餐費。她慷慨樂意地款待他們,無論是幾小時或是好幾年。這就是富拉尼人的方式,而伊撒塔就是這種無限招待客人的美好示範。
注:Sahel(薩赫勒)是位於非洲撒哈拉沙漠的南方與赤道雨林之間的狹長地帶。

代禱文

天父,但願獨自在村落裡的富拉尼婦女能有機會得知神樂意保護人、供應人和賜人平安,就像撒勒法的寡婦因著敬畏神而服事先知以利沙。求主幫助富拉尼人能早日得著救恩,並讓福音能隨著不斷遷徙的富拉尼人傳遍非洲。耶穌說:「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 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裡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但願熱情好客的富拉尼家庭能經歷到主耶穌的來訪,他們願意敞開心門來迎接主耶穌。奉主耶穌基督名求,阿們。

過了些日子溪水乾了,因為雨沒有下在地上。 耶和華的話臨到他,說:「你起身到西頓的撒勒法去,住在那裡,看哪,我已吩咐那裡的一個寡婦供養你。」

以利亞就起身往撒勒法去。他到了城門,看哪,有一個寡婦在那裡撿柴。以利亞呼喚她說:「請你用器皿取點水來給我喝。」 她去取水的時候,以利亞又呼喚她說:「請你手裡也拿點餅來給我。」她說:「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你的上帝起誓,我沒有餅,罈內只有一把麵, 瓶裡只有一點油。看哪,我去找兩根柴,帶回家為我和我兒子做餅。我們吃了,就等死吧!」

以利亞對她說:「不要怕!你去照你所說的做吧!只要先為我做一個小餅,拿來給我,然後為你和你的兒子做餅; 因為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如此說:『罈內的麵必不用盡,瓶裡的油必不短缺, 直到耶和華使雨降在地上的日子。』」婦人就照以利亞的話去做。 她和以利亞,以及她家中的人,吃了許多日子。

王上17:7-15

30天為穆斯林禱告——第02天
埃及:熱情好客的傳統正在改變
Egypt : Changing traditions of hospitality

254月

慷慨是埃及人熱情好客的基礎。據說當他們請客時,必須要預備兩倍客人所能吃下去的食物量來招待客人,可以剩餘很多食物,主人的慷慨才不會被質疑。主人也會不停鼓勵客人多吃一點,因為當客人吃很多時,主人就會感到很有面子。
然而,當客人們都期待會受到如此熱情這樣慷慨的招待時,久而久之就會造成宴客主人的一種負擔。
在埃及,邀請人來家裡作客,卻未能有豐盛的招待,也可能給主人招來羞辱,所以許多人乾脆不請客。
在齋戒月期間招待客人會有更高標準的要求,對宴客的家庭也會有更高的期望,因為他們認為阿拉會在這段期間更多獎賞他們的慷慨。
隨著經濟困難影響到所有社會階層,今天埃及的家庭更多關注的是教育、就業和收入等議題,這情況對社區意識和好客之道產生重大的影響。占全人口60%的年輕一代,認為這種傳統待客的要求造成很大的負擔,許多人逐漸放棄這種對他們而言不切實際的期待,開始以其他的方式來取代,比如邀請人到家裡喝咖啡,而不需要供應大餐。

代禱文

天父,祈求讓埃及人能夠經歷到主耶穌毫不保留的愛,並且願意接受這一份你白白賜給他們的愛。為埃及的基督徒和穆斯林緊張的關係禱告,求主藉著熱情好客的文化,打破他們之間的藩籬,並帶來真實的友誼和見證。禱告埃及的青年人渴望認識獨一真神,使他們在擁有更多宗教自由的議題上能帶來影響力。奉主耶穌基督名求,阿們。

你們看父賜給我們的是何等的慈愛,
讓我們得以稱為上帝的兒女;
我們也真是他的兒女。
世人不認識我們的理由,
是因他們未曾認識父。

約一3:1

30天為穆斯林禱告——第03天
馬里的一杯茶
A Cup of Tea in Mali

264月

馬里(Mali)是西非的內陸國家,擁有1,800萬居民,其中90%是穆斯林。馬里曾是和平之境,但自2012年起,因伊斯蘭激進組織作亂,該國北部一直動盪不安、衝突不斷。暴力衝突和政府的不穩定,使貧窮及族群分裂的情況更加嚴重。
然而,馬里所有的部族有一句共同的俗話:「一個陌生人都比你更重要!」假若你以陌生人的身分進到村落,一定會有一個家庭接待你,與你分享飲水和食物。即便是那些擁有不多的人也會和旅人分享食物。外國人甚至還會得到一個本地的姓氏,可以在社會中占有一席之地,被視為是該族群的一分子。
將馬里人連結在一起的是每天多次的茶敘分享。每天下午,你會看到馬里男人們聚集在街上、街角、家門前或當地商店外,大家圍著一壺茶。泡製好茶是一個緩慢的過程,與此同時,人們可以討論家庭、政治、宗教或足球等話題。

代禱文

天父,為飽受貪腐、暴力、偏見和極端主義破壞的馬里禱告,求主讓你的誠實、和平、合一和憐憫能在他們當中大大彰顯,使這個國家能在神的祝福下被重建。「願上帝憐憫我們,賜福給我們,使他的臉向我們發光,好讓全地得知你的道路,萬國得知你的救恩。」願主的一切福氣能臨到住在馬里的每一個人。祈求在馬里工作的基督徒能把握機會與馬里人分享福音,求主在這片土地上興起許多教會,成為馬里的光和鹽。奉主耶穌基督名求,阿們。

願上帝憐憫我們,賜福給我們,
使他的臉向我們發光,
好讓全地得知你的道路,
萬國得知你的救恩。
上帝啊,願萬民稱謝你!
願萬民都稱謝你!
願萬族都快樂歡呼;
因為你必按公正審判萬民,
引導地上的萬族。(細拉)
上帝啊,願萬民稱謝你!
願萬民都稱謝你!
地已經出了土產,上帝,
我們的上帝,要賜福給我們。
上帝要賜福給我們,
地的四極都要敬畏他!

詩67:1-7

30天為穆斯林禱告——第04天
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的咖啡情
Coffee in Bosnia and Herzegovina

274月

在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簡稱波黑),咖啡並不是在一天開始之時倒給自己的一杯提神飲料而已。不!「Kafa」(咖啡)在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是一件大事,而不是一時興起之事。
無論白天或夜晚,波黑街道上的咖啡館總是坐滿了人,在輕聲談話之際,啜飲著小杯傳統波斯尼亞濃郁的咖啡。在波黑,無論談公事、在奧林匹克山上健行,或是搬家、泛舟、慶生會,或者只是在夏天和朋友鄰居共度一個下午……,什麼事都少不了咖啡。咖啡把這塊分裂土地上的人們聯結起來。
1990年代,波斯尼亞境內一場毀滅性的內戰造成3個主要族群的隔離波斯尼亞人(多為穆斯林)、克羅地亞人(多為天主教徒)、塞爾維那人(多為東正教基督徒)。這樣的分化喚醒了深植人心的民族主義,使得波斯尼亞人更難聽到整全的福音,並對其有所回應。然而,仍然有少數人開始跟隨耶穌,並且開始帶領其他人信主,成為主的門徒。
今天,在咖啡館和家中,波斯尼亞人喝著咖啡、讀著聖經,尋找主耶穌所賜的盼望和自由!

代禱文

天父,禱告基督的肢體能活出和好的生命,促成波黑人民的團結與合一。祈求本國信徒和宣教士在與人分享咖啡的同時,能有機會帶領門徒,好讓波斯尼亞人渴望更多認識耶穌。祈求上帝的愛和饒恕,能打破戰後20年來纏繞在波斯尼亞的苦毒、猜忌、不饒恕和偏見。奉主耶穌基督名求,阿們。

所以,自以為站得穩的人必須謹慎,
免得跌倒。
你們所受的考驗
無非是人所承受得了的。
上帝是信實的,
他不會讓你們遭受無法承受的考驗,
在受考驗的時候,
總會給你們開一條出路,
讓你們能忍受得了。
所以,我親愛的,
你們要遠避拜偶像的事。

林前10:12-14

30天為穆斯林禱告——第05天
馬來西亞的羅興亞難民
Rohingya Refugees in Malaysia

284月

薩貝庫娜哈爾是居住在馬來西亞的羅興亞難民,但她仍保持著自己的文化,包括熱情待客,即使來的是不速之客。
羅興亞文化十分重視人和社群,因此就算他們只有微薄的收入,仍然會花費珍貴的金錢來招待客人。薩貝庫娜哈爾逕自朝廚房走去,看她可以煮些什麼招待我們,又打發人去給我們買罐裝飲料。
薩貝庫娜哈爾有極好的烹調手藝,我們很享受她所預備的咖哩、米飯和新鮮水果。用餐期間,她不停在我們的餐盤上添加食物,伴隨著熱情的叮囑:「吃多吃點。」當看見我們喜歡她的食物,她便表現得非常開心。
在這幅快樂的情景下,其實隱藏著薩貝庫娜哈爾一直在默默忍受著的一些真相。她鮮少提及被人口販子賣到馬來西亞的危險旅程。她在旅程中所遭遇的情緒和身體上的傷害是難以形容的。現在,她的父母尚在孟加拉的難民營裡,只能藉由智慧型手機才見到自己的孫兒孫女;薩貝庫娜哈爾也是藉此方法才能見到父母和手足。
今天,在馬來西亞估計有15萬羅興亞難民,他們在那兒並未受到溫暖的對待,當地人不像他們那樣慷慨地給予客人。他們沒有權利、也沒有應得的福利;他們工作是不合法的,因此每次離開家就會有被逮捕的危險。

代禱文

天父,羅興亞難民在生活中遇到許多迫害,求神讓他們能夠早日遇見愛他們、能釋放他們得到自由的神。祈求收割莊稼的主差派工人到羅興亞人當中,與他們分享耶穌的愛,使他們來到異鄉能夠得著救恩,如經文所說的「所經歷的痛苦和不義將變成有益的。」奉主耶穌基督名求,阿們。

主耶和華的靈在我身上,
因為耶和華用膏膏我,
叫我報好信息給貧窮的人,
差遣我醫好傷心的人,
報告被擄的得釋放,
被捆綁的得自由;
宣告耶和華的恩年和
我們的上帝報仇的日子;
安慰所有悲哀的人,
為錫安悲哀的人,
賜華冠代替灰燼,
喜樂的油代替悲哀,
讚美為衣代替憂傷的靈;
稱他們為「公義樹」,
是耶和華所栽植的,
為要彰顯他的榮耀。

賽61:1-3

30天為穆斯林禱告——第06天
哈薩克人的飲茶之道
Having tea with the Kazakhs

294月

「來我們家喝茶吧!」
當一個哈薩克家庭這樣邀請你時,你不只是喝茶而已,很可能還吃到一頓飯。當然,你會喝到很多茶,茶裡面加入大量牛奶,非常好喝。 哈薩克人是中亞的穆斯林族群,多數居住在哈薩克斯坦,但周邊的國家也有不少哈薩克的少數民族,努力保存他們獨特的文化及語言。有一些人居住在鄉間以羊毛製作的傳統蒙古包中,過著放牧羊群的游牧生活。
其實你不用等到哈薩克朋友邀請,而是可以隨時拜訪他們,聊聊天、喝喝奶茶,吃一點俗稱「包爾薩克」(Bauarsak)的傳統油炸麵食。
友善的哈薩克人當中其實已有人是跟隨基督的,雖然這會為他們帶來麻煩或迫害,但沒有其他中亞地區那般嚴重。
拿俄米幾年前開始追隨主耶穌,她期許自己表現出來的待客之道,能超越其文化所要求的。因為她居住的城市靠近醫院,常有來自鄉下的訪客到訪,若是他們或是家人來接受治療時,就會住在她家。她的丈夫還未信主,但拿俄米告訴丈夫說:「我們明白生病、貧困和缺乏的苦楚,所以我們應該幫助他們。」她願意敞開家門向他人展現主耶穌的愛。

代禱文

天父,感恩在哈薩克已有基督徒,求主透過他們的親切待客,能展現上帝的愛和信仰。為在哈薩克的宣教士禱告,求主讓他們能以生命的見證來對哈薩克人進行門徒訓練,藉著他們能夠激勵與陪伴哈薩克教會日漸增長,使教會能夠成為哈薩克這片土地上的光和鹽。求主讓哈薩克可以有更多傳福音的自由。為散居各國的哈薩克人禱告,願他們建立正向的社群,透過親切好客的文化結交朋友、贏得祝福。奉主耶穌基督名求,阿們。

在盼望中要喜樂;
在患難中要忍耐;禱告要恆切。
聖徒有缺乏,要供給;
異鄉客,要殷勤款待。
要祝福迫害你們的,
要祝福,不可詛咒。

羅12:12-14

30天為穆斯林禱告——第07天
馬爾代夫:沒有基督的樂園
The Maldives – Paradise without Christ

304月

假如我們超過一個星期沒有造訪馬爾代夫(Maldives)朋友,他們通常會問:「我們做錯什麼了嗎?」馬爾代夫人(或稱迪維西人)非常好客,隨時都會準備茶和美食招待我們,也歡迎我們經常去探望他們。
馬爾代夫位於印度及斯里蘭卡西南面的印度洋上,是由26個環礁及上百個美麗的島嶼組成的島鏈,這裡堪稱是觀光客的樂園。然而,外表美麗的簾幕背後卻隱藏著許多需要,以及黑暗勢力的捆綁。在法律上馬爾代夫是百分之百的穆斯林國家,人民不能自由選擇宗教。貪汙、離婚、虐待婦女和女童,以及毒癮,都是普遍存在的現象,雖然吸毒與販毒者都會被處以重刑,但顯然無法解決問題。
馬爾代夫只有極少數的人接受主耶穌為救主。儘管聖經翻譯工作已超過20年了,仍然沒有完整的馬爾代夫語(迪維西語)聖經。由於畏懼執政當局,或是對聖經及宗教信仰有所保留,以致一直很難找到有能力的母語人士願意幫忙翻譯和校對。

代禱文

天父,毒癮摧毀了無數生命及家庭,為那些受苦的人禱告,願他們經歷到基督裡的真自由,也祈禱這樣的真自由遍傳整個馬爾代夫。禱告這地有更多的宗教自由和聽聞福音的機會。為聖經翻譯工作禱告,求主預備有當地的母語人士能夠參與這樣的事工,但願參與的人能夠得著福音的好處。祈求有更多的馬爾代夫人能接受主耶穌為主、為救贖主;祈求信主者和家教會能建立聯絡網絡並且不斷擴大。奉主耶穌基督名求,阿們。

看哪,我的僕人,
我所扶持、所揀選、心所喜悅的!
我已將我的靈賜給他,
他必將公理傳給萬邦。
他不喧嚷,不揚聲,
也不使街上聽見他的聲音。
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
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
他憑信實將公理傳開。
他不灰心,也不喪膽,
直到他在地上設立公理;
眾海島都等候他的訓誨。

賽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