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民抵達大馬後,
是走向破滅,還是絕地重生?
是走向破滅,還是絕地重生?
2023年2月,我與聯合差傳事工促進會的夥伴們,去了一趟馬來西亞訪宣。如今的馬來西亞,像是一塊悲傷旅人集散地,這裡有來自阿富汗、也門、埃塞俄比亞、索馬里、緬甸等各國難民。昔日與他們之間遙不可及的地理距離,竟然在馬來西亞成為了現實,讓我得以與這群在《宣教日引》中所提及的未得之民相遇。
從埃塞俄比亞飄來的咖啡香
車子駛進小巷子,停在一處舊社區前。穿過公寓大門,映入眼簾的是一層層整齊劃一的半開放式走廊,連結戶戶緊閉的房門。電梯搖搖晃晃地往上爬到14樓,幾個左彎右拐,不一會兒,H傳道停下腳步,輕敲了兩下門。
穿着長袍、頭戴白色頭巾的非裔阿拉伯難民婦女塔莎熱情地與H傳道相擁,接着邀請我們在色彩鮮豔的塑膠墊上席地而坐,地上擺滿了下午茶點——椰棗餅、蜂蜜蛋糕、蜂窩型乳酪麵包(Khaliat Al-nahl)、桑布薩(Sambusa)和一套相當經典的埃塞俄比亞咖啡壺組。
相傳,咖啡起源於埃塞俄比亞,一位牧羊人發現羊群吃了咖啡果實後,精神變得異常活潑有朝氣,從此揭開咖啡豆的祕密,並在十三世紀傳遍整個阿拉伯世界。時至今日,咖啡早已成為各國家喻戶曉的飲品,也發展出各式各樣的沖煮方式。然而,不管外頭世界如何變化,埃塞俄比亞人喝咖啡的儀式感始終維持着屬於他們獨特又迷人的傳統——塔莎正用小瓦斯爐上焙炒咖啡豆,完畢後將其搗碎碾磨,再倒入陶壺中以水煎煮。
我接過滾燙的咖啡,迫不及待地啜了一口。濃郁厚實的咖啡香氣,散發在唇齒間。環顧四周,塔莎的家陳設簡單,但窗明几淨,清爽舒適。角落的綠意點綴、牆上的幾何掛布,耳邊傳來電視循環播放的阿拉伯語歌曲,以及眼前這套完整的埃塞俄比亞咖啡壺組,在在透露出塔莎在失根生活中對家鄉的念想。
「塔莎獨自帶着兒子逃來大馬,穆斯林婦女是無法拋頭露面的,你們不要以為塔莎生活過得很好,」H傳道繼續說,「她只能靠兒子打黑工,這裡的房租一個月要700令吉(相當於台幣5千元),生活有一餐沒一餐……有時候我帶着弟兄姐妹的奉獻來找她,她總是哭着說感謝。」

索馬里的一對兄弟
塔莎換上黑色罩袍,充當索馬利語翻譯員,隨我們一同去隔壁拜訪來自索馬里的難民兄弟。眼前的景象,只能以家徒四壁來形容——一張老舊的沙發,和坐在輪椅上的奧馬。「奧馬是哥哥,弟弟哈桑今天又出去找工作了,他已經失業四個月。」H傳道十分憐憫地說,「奧馬原本是在家鄉市場做小生意的攤販,哪知天外飛來橫禍,在一場恐怖攻擊中被亂槍擊中,他今年才27歲,下半身從此癱瘓。還好弟弟很樂觀,對哥哥不離不棄,他們離開戰亂的家鄉,輾轉落腳在馬來西亞。」
奧馬帶給我難以忘記的強烈衝擊。他自暴自棄的眼神,失去年輕生命該有的活力和光彩。創世記第1章告訴我們,所有人都是神所造的,擁有神的形象且同等尊貴。但在奧馬的身上,貧窮的痛苦、與社會的疏離、找不到活着的價值……這個來自於神的形象——人的尊嚴彷彿蕩然無存。

逃出也門,人生重新歸零
2014年至今,也門內戰從沒停歇過,是全球最嚴重的人道危機之一。
「大女兒有一次放學回家,突然被炸彈波及倒在路邊,這讓我下定決心一定要離開也門。」何薩姆繼續說,「我帶着老婆和三個孩子,利用旅遊簽證來到馬來西亞。一下飛機,我們立刻奔向難民署申請難民資格,所幸平安無事。」
「我非常感謝安拉,兒子和大女兒都抽中了基督教學校的入學資格。孩子的教育是我現在最在意的事,只要他們有機會上學,我什麼都願意做。」何薩姆與妻子艾米拉相視一笑,害羞地說:「馬來西亞是我們的第二個家。」
晚餐時刻,艾米拉準備了兩種口味的香料手抓飯、沙舒卡(Shakshouka)、優格沙拉、穆薩汗(Musakhan)與著名的也門甜點沙巴亞(Sabayah)。何薩姆一家彎腰探手,四指撥過一口飯,在鐵盤邊上壓實,再用大拇指把飯送入口中。用手抓飯吃是一門技藝,若無一技之長傍身,多半會以狼狽收場。貼心的艾米拉早已備好湯匙與叉子,讓我們依舊可以優雅地吃飯,專心品嘗道地的也門美食。
這趟探訪難民家庭之行,在馬來西亞同工與何薩姆的孩子們歡聲笑語的一字馬遊戲註1中告一段落。離行前,H傳道邀請何薩姆一家與我們一起向上帝禱告。
馬來西亞的難民處境
根據聯合國難民署最新估計,馬來西亞全國收容約18.1萬名難民(含尋求庇護者註2)——85%來自緬甸,包括約10.3萬名羅興亞人(Rohingya)註3;其餘則來自巴基斯坦、也門、敘利亞、阿富汗、索馬里等戰亂國家。目前,約13萬人已成功申請到難民證,還有5萬人天天焦急地等待審核通過。這一張薄薄的紙,不只是個身分證明,對於這些人來說,它更是通往重生的入場券。
馬來西亞其實不是《難民地位公約》(Convention Relating to the Status of Refugees)簽署國,並無援助難民的法律框架。因此,所有在馬國尋求庇護者、難民都被視為非法移民,他們沒有公共教育註4、醫療補助、就業和國家保護的權利。大多數人從事3D註5工作,不僅容易被雇主剝削,且面臨遭拘捕、驅逐出境的風險。換句話說,馬來西亞當局採取的是一種容忍其短暫停留,但不承擔責任的模糊態度——馬國不接受難民,卻允許難民在此向聯合國申請難民證,等待美國、加拿大等西方大國的難民配額,再前往該地安置。然而,僧多粥少,安置名額比難民人數少得多註6。長期滯留在這裡的難民,前景暗淡無光。
面對破碎世界的忠心回應
面對世界的破碎,基督徒該如何回應呢?正如希伯來書13章3節所提及:「你們要記念被捆綁的人,好像與他們同受捆綁;也要記念遭苦害的人,想到自己也在肉身之內。」首先,我們有責任為受苦者禱告,且長期委身在其中,利用客觀的新聞媒體持續了解狀況,具體地為他們代求。
我們都知道耶穌基督的恩惠,祂本是富足的,卻因我們的緣故變得貧窮,好讓我們借着祂的貧窮,變得富足。(林後8:9)同樣,我們當按着能力所及的範圍,將自己所領受的豐盛,學習像耶穌一樣傾倒出來——直接參與(短期服務),或間接透過宣教機構、慈善團體等非營利組織(捐款、奉獻),提供實際的支持。
這就是基督徒的蒙召!進入而非脫離世界,以犧牲付出的精神,將自己的時間和資源投注在他人的生命和需要上,去修補世界的破碎之處。
(為保護當事人,以上人物皆為化名)
註1:類似於台灣的猜拳劈腿PK遊戲。 註2:難民的正確定義為「因戰亂、政治迫害等因素,到他國尋求庇護者,經當地政府或聯合國難民署正式給予保護身分後,尋求庇護者才成為難民」。 註3:緬甸政府長期迫害羅興亞人,導致2015年爆發約百萬羅興亞難民危機。 註4:目前在馬國的難民接受教育完全仰賴非營利組織機構。即便如此,民間所提供的資源仍供不應求,近60%難民小孩無法上學。 註5:骯髒(Dirty)、困難(Difficult)、危險(Dangerous)的工作,俗稱「3D」。 註6:自2016年起,實際安置到美國的難民人數逐年遞減,詳情請見migrationpolicy.org。
沙巴亞
「著名的也門甜點沙巴亞,餅皮多達21層


下午茶點
左至右分別為桑布薩(一種鹹味小吃)、蜂蜜蛋糕、椰棗餅、蜂窩型乳酪麵包

穆薩汗
與烤餅一起吃的雞肉洋蔥料理

優格沙拉


埃塞俄比亞咖啡
濃郁厚實的咖啡香氣,與華人常喝到的意式濃縮、手沖咖啡很不一樣




沙舒卡
是一種將雞蛋放在蕃茄、橄欖油、辣椒、洋蔥和大蒜所組成的醬汁中水煮的菜餚,何薩姆家的沙舒卡除了蛋以外,還加馬鈴薯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