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
那些電影告訴我的事

1-30 作者

從電影認識印度
當我們要認識未得之民、文化差異或社會議題時,相比於學術論文或新聞報導的艱澀和嚴肅,看電影其實是個不錯的選擇。電影的珍貴之處在於,它是一種輕鬆、容易的媒介,它用影像與聲音說故事,讓我們在短短一兩個小時內,穿梭到另一個文化空間,甚至深刻體驗角色的情感和生命歷程。
《德里罪案》以令人窒息的寫實手法,揭露了2012年震驚全球的德里公車輪姦案,赤裸裸地展現印度女性面臨的暴力與壓迫。相較之下,《護墊俠》則以較為輕鬆的調性,講述一位丈夫如何為妻子爭取使用衛生棉的權利,展現了印度農村地區女性的生理健康議題,及打破文化禁忌所要付出的代價和努力。
除了印度女性議題,你也不能錯過這部憲法條文作為片名的《印度憲法第15條》。這部電影讓人看見,光靠法律無法瓦解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它糾纏印度至今,深深影響了社會對達利特族群(Dalit)的排擠和歧視,也揭露了警政與政治體制中的結構性罪惡。
《三個傻瓜》以幽默詼諧的調性,揭露了無數印度學子在名校迷思的遊戲規則裡,失去自己、失去人生方向,甚至失去生命的悲劇,對印度教育制度提出尖銳而深刻的批判。
電影之外的盼望
對基督徒來說,看電影的終點不只是娛樂。當我們跟着導演的鏡頭,看見印度社會的破碎、掙扎與不義,心裡必定發出探問:福音,可以給這樣的社會帶來什麼樣的答案?
當耶穌道成肉身,進入世界,祂不依從主流文化,祂為受壓迫者伸冤,祂親近「低人一等」的女性和痲瘋病人,祂劃破猶太社會的613條遊戲規則,給法利賽人帶來不安,同時給人帶來真正的自由。我們深信,在今天,耶穌也要走進印度社會,與社會邊緣的人同席,宣告上帝的愛不分階級。
本期宣教日引為你精選15部印度電影,從不同視角切入,帶你認識這個複雜又多元的國度。邀請你空出一個週末,挑選幾部片單上的電影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