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咖啡店為宣教月的系列準備講章,主題環繞在「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一個從文本的本身就很有話題性的主題。我準備講一個在身旁發生的故事,再引用路加福音第10章「誰是我的鄰舍」。星巴克的背景音樂選得真好,坐下來一兩個小時的爵士樂聽得舒舒服服,點了昂貴的咖啡不會覺得吃虧,畢竟占了一個座位。旁邊的一位女士,也是坐了一上午,到我離開的時候都沒有離開。
難得起身去洗手間時,看到她原來一直在抄寫心經或是其他經書(瞥見般若波羅蜜多幾個字)。她認真地閱讀,書寫註記,沒有打擾任何人。這個場景我有些熟悉,因為許多基督徒弟兄姊妹也是如此認真地看待神的話語。也許是每日的靈修QT,或3年新舊約讀一回的讀經進度,只是今天是一個陌生人坐在附近,看的是另外一個信仰的「屬靈刊物」。她(他)們對於信仰,也有深刻的委身,不下於你我對於基督話語的委身。
不只在這裡,我也曾在東南亞某個城市的錫克廟看到虔誠的男女聆聽長老的冗長訓勉,在內地山中的禪寺門外觀察師姐們屏氣凝神擺出的冥想姿態,在中東某個小鎮的清真內寺等待一排一排的男孩行禮如儀、呢喃跪拜。如果比的是敬虔,我們還差得遠;如果比的是委身,那許多信仰的要求就是付上代價;如果比的是世界觀的論述,不同成長背景的人都無法說服彼此。
多年來,我們推動跨文化宣教,使用了許多培訓教材來動員教會,籌備宣教主題的聚會,翻譯為不同宗教的人們禱告的短片,宣教日引更是從未得之民、極端氣候、難民議題,到信仰受迫害的群體,在不同的議題上提供代禱的柴火。但你有沒有發現,有時距離不是問題,而是距離感。然而,遙遠的人事物,因為愛與禱告的緣故,變得不再陌生。這是不容易成果,要繼續的努力!
我們每天都看到許多人在我們身邊,你我是否真正的注視過他們?可曾在大街上、捷運上,或是餐廳裡好好地注意著一個人,並且體會他的生命、掙扎,或是他的夢想?在陌生城市或國家旅遊時,有沒有戴上神也愛他們的「鏡片」,去為他們禱告?
也許很困難,因為每個人的生命節奏都在不同頻道上。忙著去接孩子放學,或是這餐飯需要趕快解決,因為接下來還有別的行程,或單純只是當下沒有心情,誰有時間細細品嘗周圍的人生百態,不論是相遇或是離別。後來在咖啡店坐得有點久了,講章投影片也做得差不多。離開的時候,那位女士仍然在位子上,抄寫著,也若有所思。我還是不敢跟她開口說什麼,也許當下怕突兀或是沒有話題,也許因為我只敢在教會裡面對人說耶穌愛你,也許就只是因為這一刻就是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