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喜雨》唐,杜甫
师母,欠您的这篇稿,终于写好了。但没想到,这是要在您回天家后,写来回忆过去的点滴。早在2024年第三季催稿的时候,就要用这个诗句作为那期专栏的主题,后来耽搁了。当时就想用「润物细无声」,来描述过去这麽多年,我们推动宣教祷告的努力。作为一个回应动员的呼召和一生职志的我,总是期待果效如春雷乍响,万物迎春。殊不知真正的改变已经发生,是这麽地沉静,如此的低调。有如春雨在夜色之中悄悄地落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恰似师母的温柔。
范师母的一生犹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以无声的温柔和无私的爱,影响了许多人的生命,当然包括我。不需要站上任何舞台或讲台,甚至因为身体的关係和疫情,过去几年师母几乎大门没出过,但是那股存在感总是那麽强烈。就好像夜裡的风和雨,滋润着乾涸的土地。
有幸与她交集的人,都可以体会到,师母温柔地触碰每一个人的生命,却又坚定地行走在默默服事的道路上。她的坚韧、坚毅或坚定,不在于外在的表现,而是一种实践信仰的生命。她总是用祷告,用异象带领着团队,用一种特殊的节奏教导我:「慢慢来,比较快。」这句看似毫无逻辑,却道出属灵生命的深刻—─按照神的时间前进,反而能走得更远、更稳。
她的生命更像一首隽永的诗,安静有力,不失馀韵。「你们要以谦卑、温柔、忍耐的心,彼此宽容,用爱心互相宽恕。」(弗4:2)这句经文在范师母的生命中得到了极美的实践。她不仅是一位坚定的属灵领袖,更是一位大方大爱的人。近年来,范师母呼吁荒年怜悯的「以一备百」事工,字裡行间,就是单纯对神的信心,对人的爱。不论是与她同行同工的我们,或是在世界地极那些受苦之人。
多年来,她付上代价的支持,并且亲力亲为,为北美晨曦会事工摆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圣经说:「凡有世上财物的,看见弟兄穷乏,却塞住怜悯的心,爱神的心怎能存在他裡面呢?小子们哪,我们相爱,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约一3:17-18)师母的见证是用行动表达爱,用祷告支持她所服事的人。她的爱不是一种空洞的口号,而是带着行动见证。
那天,在线上的小小追思,轮到我分享的时候,提到了一个小故事,就是范师母总是让人感到被记挂在心。不论再怎麽忙,或是台北与圣荷西时差16个小时,她「永远约得到」,而且「一定会回信息」,甚至在自己的病痛中,仍不忘记我们这些晚辈。我们夫妇可以见证的:她的祷告和祝福总是如影随形。
我想,宣教日引各地的团队成员当中,我算是特别幸福的。过去十几年当中,与她实体见面的次数,大概是除了住在北加州的同工以外最多的。每次到她家作客,不论主菜是什麽,或是叫外卖也好,她总是会煲一锅汤,真的是香港妈妈的味道。最后一次到她家,与牧师和她还有同行的牧者一起用餐。谢饭后先喝一碗汤,暖的不只是胃,还有心也暖暖的。
如今,她已经安息在主的怀抱中,但她的生命故事仍然在我们心中迴盪。她教会我们的,不仅是如何服事,更是如何成为一个「更像基督的人」。她的存在是一种祝福,她的离去则是一种激励。若似无声的影响,却成永恆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