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咖啡店为宣教月的系列准备讲章,主题环绕在「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一个从文本的本身就很有话题性的主题。我准备讲一个在身旁发生的故事,再引用路加福音第10章「谁是我的邻舍」。星巴克的背景音乐选得真好,坐下来一两个小时的爵士乐听得舒舒服服,点了昂贵的咖啡不会觉得吃亏,毕竟占了一个座位。旁边的一位女士,也是坐了一上午,到我离开的时候都没有离开。
难得起身去洗手间时,看到她原来一直在抄写心经或是其他经书(瞥见般若波罗蜜多几个字)。她认真地阅读,书写注记,没有打扰任何人。这个场景我有些熟悉,因为许多基督徒弟兄姊妹也是如此认真地看待神的话语。也许是每日的灵修QT,或3年新旧约读一回的读经进度,只是今天是一个陌生人坐在附近,看的是另外一个信仰的「属灵刊物」。她(他)们对于信仰,也有深刻的委身,不下于你我对于基督话语的委身。
不只在这裡,我也曾在东南亚某个城市的锡克庙看到虔诚的男女聆听长老的冗长训勉,在内地山中的禅寺门外观察师姐们屏气凝神摆出的冥想姿态,在中东某个小镇的清真内寺等待一排一排的男孩行礼如仪、呢喃跪拜。如果比的是敬虔,我们还差得远;如果比的是委身,那许多信仰的要求就是付上代价;如果比的是世界观的论述,不同成长背景的人都无法说服彼此。
多年来,我们推动跨文化宣教,使用了许多培训教材来动员教会,筹备宣教主题的聚会,翻译为不同宗教的人们祷告的短片,宣教日引更是从未得之民、极端气候、难民议题,到信仰受迫害的群体,在不同的议题上提供代祷的柴火。但你有没有发现,有时距离不是问题,而是距离感。然而,遥远的人事物,因为爱与祷告的缘故,变得不再陌生。这是不容易成果,要继续的努力!
我们每天都看到许多人在我们身边,你我是否真正的注视过他们?可曾在大街上、捷运上,或是餐厅裡好好地注意着一个人,并且体会他的生命、挣扎,或是他的梦想?在陌生城市或国家旅游时,有没有戴上神也爱他们的「镜片」,去为他们祷告?
也许很困难,因为每个人的生命节奏都在不同频道上。忙着去接孩子放学,或是这餐饭需要赶快解决,因为接下来还有别的行程,或单纯只是当下没有心情,谁有时间细细品尝周围的人生百态,不论是相遇或是离别。后来在咖啡店坐得有点久了,讲章投影片也做得差不多。离开的时候,那位女士仍然在位子上,抄写着,也若有所思。我还是不敢跟她开口说什麽,也许当下怕突兀或是没有话题,也许因为我只敢在教会裡面对人说耶稣爱你,也许就只是因为这一刻就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